圖為中國共產黨曆史展覽館前主題雕塑《偉業》。這組群像人物姿態以“奮力前行”和“挺拔站立”為主,通過人物和道具等元素的組合,形成局部場景,凸顯了“扶貧攻堅”“援外維和”“建設綠水青山”等新時代成就,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奮進、繼往開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壯闊曆史場景。(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通過了明年召開黨的二十大的決議,是一次在重要曆史關口召開的具有曆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必將產生深遠的曆史影響。3萬多字的《決議》,匠心布局、突出重點,既回顧過去又遠觀未來,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必將在黨史、新中國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決議》在全麵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基礎上,重點總結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及新鮮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黨的奮鬥成就有多次總結。在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黨中央都通過召開重要會議予以慶祝,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的成就進行總結。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用“四個偉大成就”,概括了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新時代四個階段取得的非凡業績。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專題就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進行總結,這是一個曆史性戰略性決策。全會不僅延續了“四個偉大成就”的提法,還提出了四個“偉大飛躍”,即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製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精準概括了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新時代各個曆史時期取得偉大成就基礎上,中國和中華民族所呈現出的壯觀氣象。
這些偉大成就和偉大飛躍,是在完成四個階段的主要任務過程中實現的,體現了黨矢誌不渝為之奮鬥的初心使命,體現了黨奮鬥百年的不變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麵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麵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麵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製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麵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從邏輯關係看,我們黨通過革命為實現複興提供社會條件,通過建設為實現複興提供製度基礎,通過改革為實現複興提供更為靈活的體製和更為紮實的物質基礎,就是要在新時代最終實現民族複興,體現了我們黨為了實現複興前赴後繼、勇往直前。
在概括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時,《決議》重點概括了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體現了察遠重今的曆史主動。黨的十九大從經濟、改革、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十個方麵對十八大到十九大之間五年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曆史性變革進行了概括。《決議》從黨的全麵領導、全麵從嚴治黨、經濟建設、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等十三個方麵予以新的概括。其特點在於把十九大概括的全麵從嚴治黨的成就豐富發展為黨的全麵領導、全麵從嚴治黨兩個方麵展開;把民主法治建設成就分為政治建設、全麵依法治國兩個方麵展開;把國家安全從社會建設領域獨立出來作為一個方麵;原來就全麵深化改革的成就進行了介紹,這次加上了開放,總結了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成就。在介紹成就的排列順序上有了新變化,黨的建設成就原來放在最後,這次放在開頭;國家安全的成就排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之後、“一國兩製”和推進祖國統一之前。這次概括,不僅大大拓展了各方麵成就和變革的內容,還突出了黨的領導、國家安全,更為全麵地展現了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非凡業績,體現了新時代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不總是被動適應周圍的環境的。人不僅要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所謂曆史主動精神,就是掌握運用曆史規律、順應曆史發展趨勢、沿著曆史前進的方向,主動作為、積極作為的一種精神狀態。但並不是任何人或任何政黨都有曆史主動精神,隻有那些心懷理想、有科學理論指導的人或政黨才擁有曆史主動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倡導包括曆史思維在內的科學思維,以宏闊的曆史視野,靈活運用曆史規律,運籌國內國際局勢,主動作為、積極擔當,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攻堅克難取得新的偉大成就。這個曆史過程呈現出來的精神,就包含著偉大的曆史主動精神。我們是積極作為而不是消極被動,我們是主動擔當而不是退縮不前。我們這種主動不是盲目的更不是臆想的,而是建立在把握曆史規律、看清曆史發展走向基礎之上的。
《決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曆史地位和豐富內涵作了科學闡釋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不僅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還以較大篇幅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曆史地位和豐富內涵進行了科學闡釋。這是《決議》的突出亮點和重大貢獻。
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曆史地位。《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確立習近平同誌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兩個確立”是曆史和時代的選擇,是黨和國家的曆史幸運、時代幸運,是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黨的十八大以來偉大實踐得出的重大曆史結論,是體現全黨共同意誌、反映人民共同心聲的重大政治判斷。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領導核心至關重要,科學理論指導至關重要。沒有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就會群龍無首,理論創新就會止步不前,黨和國家就會遭遇挫折。這已為黨的曆史和實踐所充分證明,必須保持理性清醒。
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答的重大時代課題。《決議》指出:“習近平同誌對關係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係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決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所作的科學概括基礎上,增加了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這和我們所處的曆史方位以及在這個新方位要完成的曆史任務緊密相關。在新時代,我們黨就是要帶領人民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確保黨的領導地位更加鞏固、確保黨長期執政。
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概括為“八個明確”,《決議》進一步概括為“十個明確”,表明黨的創新理論隨著新的實踐有了新的豐富和發展。其他幾條明確也有豐富拓展,比如在民主政治建設領域增加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等。實踐永無止境,理論自然就要與時俱進,才能有活力,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
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的表述。這道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鮮明特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既有曆史性也有現實性,一方麵,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精神蘊含其中;另一方麵,中華文化延續至今,中國精神依然煥發生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有來自黨創立以來的曆史經驗、中華文化的深厚滋養,也從現實中的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汲取養分;既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生發於當代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產物。
《決議》以宏闊的曆史視角從五個方麵對黨百年奮鬥的曆史意義作了概括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從人民命運、道路選擇、理論創新、世界影響、自身建設的維度,對我們黨百年奮鬥曆史意義、曆史性貢獻進行了概括和總結,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價值。
《決議》指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曆史意義主要有:一是黨的百年奮鬥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這主要講的是黨和人民的關係,正是因為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以貫之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人民的命運才發生了曆史性變化。
二是黨的百年奮鬥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正確道路。中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曆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曆史和實踐表明,選擇一條正確道路有多重要。道路關乎命運。正因為我們堅持獨立自主,從實際出發,才找到了正確的革命、建設、改革之路。也正是因為有了正確的道路,我們才取得了輝煌成就。因此,要堅持走自己的道路。
三是黨的百年奮鬥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充分檢驗,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充分貫徹,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激活了中華文明,沒有辜負中國;中國也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沒有辜負馬克思主義。有了馬克思主義這個科學理論的指導,我們黨才有了強大先進的思想武器,才能夠以新的精神麵貌投入到偉大事業中來。因此,我們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
四是黨的百年奮鬥深刻影響了世界曆史進程。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我們黨帶領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過程,恰恰是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的過程,展現中國智慧的過程。正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我們走出了一條現代化新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參考。
五是黨的百年奮鬥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係,保持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無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黨。黨之所以偉大光榮正確,是因為我們肩負使命、永不自滿,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和進取精神,隻有這樣才能在實踐中經受住考驗,變得越來越強大。
《決議》用“十個堅持”高度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曆史經驗
經常性總結經驗尤其是在重要曆史關口總結經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從九個方麵總結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寶貴經驗,在今年“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用“九個必須”總結了黨創立以來積累的寶貴經驗。《決議》進一步總結了黨的百年曆史經驗,明確指出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鬥,積累了寶貴的曆史經驗,這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於鬥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十個堅持”,既是寶貴的曆史經驗,彰顯了我們總結經驗達到了新高度,又為我們繼承發揚拓展黨的曆史經驗打開了新天地,確立了基本遵循和基本框架。“十個堅持”,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也是黨百年奮鬥的成功密碼,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並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立誌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過去一百年,黨向人民、向曆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我們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幹什麼這個根本問題,把握曆史發展大勢,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始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幹擾所惑,決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以行百裏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作者係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