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所從來,思所將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從五個方麵總結了我們黨百年奮鬥的曆史意義,概括總結了“十個堅持”的曆史經驗,強調“全黨必須銘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這一要求是給每一位黨員的清醒劑,具有鮮明針對性與重要現實意義。
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是以一種思接千載、視通萬裏的宏大視角,憂黨之安危、慮國之盛衰、念民之冷暖,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奮鬥百年路,奮進新征程,唯有常懷憂患之思,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方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推動著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回答好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幹什麼這個根本問題,需要常懷遠慮、居安思危。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一百年來的奮鬥與犧牲,為的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使命光榮,奮鬥目標宏偉。新的曆史條件下,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黨麵臨的執政環境和執政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黨麵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如何實現長期執政,必須回答好、解決好。欲達此目的,就要常懷憂患之思,防禍於未萌,圖患於將來,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全麵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不斷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不斷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成功、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需要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經過一百年的奮鬥,我們黨緊緊團結和依靠人民,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輝煌成就,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鑒往知來,我們為過去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但決不能躺在功勞簿上止步不前。“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要既見已然、更思將然,臨深履薄、慎終如始,以行百裏者半九十的清醒,“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去闖關奪隘、再創輝煌。
應對國內外種種可知和未知的風險挑戰,需要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樹欲靜而風不止,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波譎雲詭,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在前進道路上,各種大風大浪甚至是驚濤駭浪也會席卷而來。時與勢在我們這一邊,也有著大量有利於我們的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可以敲鑼打鼓去歡呼勝利。“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必須常懷憂患之思,高瞻遠矚、胸懷大局、著眼全局,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因勢而謀、乘勢而上,一往無前、敢打必勝,時刻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縱觀人類文明史,“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智慧,是生存發展的成功經驗。奮鬥新征程,趕考無窮期。隻要我們一以貫之常懷憂患之思,在新征程中堅持底線思維,準備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奮發有為,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夠開啟更為光輝的曆程、創造新的更為偉大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