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為最高獎獲得者等頒獎
發布時間:2021-11-04  來源:新華社 南方日報   瀏覽次數:659   字號:

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為最高獎獲得者等頒獎
李克強講話 王滬寧出席 韓正主持

  中共中央、國務院3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韓正主持大會。

  上午10時20分,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頒發獎章、證書,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並請他們到主席台就座。隨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兩位最高獎獲得者一道,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代表頒發證書。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參與和支持中國科技事業的外國專家表示衷心感謝。

  李克強說,我們黨高度重視科技事業,尊重關心科技工作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廣大科技工作者拚搏奉獻、勇攀高峰,書寫了輝煌篇章,尤其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方麵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已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麵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廣泛激發社會創造潛能,依靠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李克強指出,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重大科技項目,推廣“揭榜掛帥”等機製,讓願創新、敢創新、能創新者都有機會一展身手。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尊重科學規律,推動自由探索和問題導向有機結合,保持“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和耐心,強化長期穩定支持,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加強高校基礎學科建設。營造激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科研生態,支持科研人員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創造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

  李克強說,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製定更多激勵創新的普惠性政策,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開辟科技成果轉化快車道。

  李克強指出,要以更大力度打破製約創新創造的繁文縟節,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切實給科研人員鬆綁減負。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和監督體製,落實責任製,確保各項下放的權責接得住、管得好。完善科技評價和獎勵機製。培育有利於創新的土壤和環境,讓更多雙創主體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促進更多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在擴大開放中實現互利共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主持大會時說,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以獲獎者為榜樣,繼續發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堅持“四個麵向”,主動肩負起曆史重任,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會上宣讀了《國務院關於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王大中代表全體獲獎人員發言。

  獎勵大會開始前,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了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並同大家合影留念。

  丁薛祥、許其亮、陳希、黃坤明、艾力更·依明巴海、肖捷、盧展工出席大會。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軍隊有關單位負責同誌,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及家屬代表,首都科技界代表和學生代表等約3000人參加大會。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4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58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57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8項、二等獎137項;授予8名外籍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我省36個通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鍾南山創新團隊獲全國唯一、廣東首個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

  11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廣東共有36個通用項目獲獎,其中鍾南山院士領銜的“鍾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獎,這是2020年度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創新團隊,也是廣東首次獲得該獎項。

  據統計,廣東獲獎通用項目數占全國的17.1%。獲獎項目中,由廣東省單位或個人牽頭完成的共7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創新團隊)1項、二等獎5項。

  值得一提的是,22項廣東企業參與的項目獲獎,占廣東獲獎項目總數的逾六成,含一等獎2項、二等獎20項,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其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分別牽頭完成的項目均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是3個由廣東企業牽頭完成的獲獎項目。

  在自然科學獎方麵,廣東也有重要斬獲。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徐義剛院士牽頭完成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與地幔柱研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這些成果體現了廣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效,為廣東奮力走好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注入新動能。”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說。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