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傳承紅色精神,涵養廉潔力量——梅州充分利用蘇區紅色資源,讓廉政教育“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1-11-03  來源:梅州市紀委監委  瀏覽次數:1844   字號:

梅州市紀委監委機關第四黨支部開展黨日活動。

“我誌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麵向黨旗、舉起右手,鏗鏘有力的宣誓聲從梅江區西陽鎮北聯村蓼子壩渡口邊傳開。

這是梅州市紀委監委機關第四黨支部開展黨日活動的一幕,也是該市紀委監委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一個縮影。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利用好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本地曆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引導黨員幹部將蘇區精神轉化為接續奮鬥的動力與實際行動,推動梅州紅色蘇區振興發展。

挖掘紅色文化 弘揚清風正氣

“沒想到,迄今為止發現的紅軍時期較早的、為數較少的廉潔從政條例在我們這裏,讓我大開眼界。”站在展板前,一名黨員幹部掏出手機將條例拍了下來,表示要認真學習。

這名黨員所說的廉潔從政條例,正是1933年4月東江蘇維埃政府發布的《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廉政條例》,現展陳於豐順縣八鄉山紅色廉政教育館中。

豐順縣八鄉山紅色廉政教育館中,義務講解員陳光華正向遊客介紹展館內容。

講起條例,就不得不講起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當初,相關部門在籌建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時,偶然發現了這一條例。

“條例裏麵包含了禁止機關人員‘打鬥四’、禁止用公款買香梘等句子,極具紀檢特色與客家特色,十分難得。”豐順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八鄉山鎮灘良村位於豐順縣西南部大山之中,這裏曾是東江蘇維埃政府、中國工農十一軍成立地,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

今年,豐順縣紀委監委指導八鄉山鎮黨委在原有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基礎上,以“廉政”為主題,深入挖掘轄區內紅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進一步打造紅色廉政教育館。

“基本上黨員幹部都是參觀完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再移步到紅色廉政教育館接受廉潔教育。”講解員陳光華介紹,紅色廉政教育館與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串聯成珠,成為了黨員幹部接受紅色教育+廉潔教育的好去處。

一直以來,梅州以作為廣東唯一全境屬於原中央蘇區的地級市、著名革命老區聞名於外,在一萬五千八百平方公裏的客都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如何讓這些紅色資源與廉政教育相結合,碰撞出火花?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都在發力。

圖為豐順縣紀委監委編印書籍《追尋——李堅真·廉潔事跡》。

以打造堅真大姐廉政文化品牌為例。在縣級層麵,豐順縣紀委監委以李堅真廉潔故事為基礎,進一步延伸紅色廉潔文化,編印出版《追尋——李堅真·廉潔事跡》、打造堅真廉政教育基地。

在市級層麵,梅州市紀委監委組織紀檢監察女幹部學習朗誦李堅真生平創作的係列山歌並製作成視頻,緬懷革命先輩崇高精神,傳頌堅真大姐廉潔故事。

“目前,我們還在精心策劃籌拍堅真大姐廉潔故事係列視頻,在講好紅色故事的同時,展現紀檢監察工作特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廉潔教育真正入心入腦。”梅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精神血脈


梅州市紀委監委組織黨員幹部觀看了重大革命曆史題材電影《生死堅守》。

“羅屏漢、張瑾瑜夫婦的英雄事跡,真實反映了當年護送紅軍長征和留守紅軍堅持南方遊擊戰爭的艱苦卓絕和浴血奮鬥,讓我真切感受到了共產黨人信仰的力量……”一名紀檢監察幹部在觀看完《生死堅守》影片後深受感動。

紅色資源既是鮮活的曆史,也是學習黨史最生動的教材。作為執紀者、律人者,紀檢監察幹部更應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走在前、做表率。

清明前夕,市紀委監委組織黨員幹部赴劍英公園紅色廣場開展祭掃活動,參觀烈士紀念長廊,深切緬懷革命先烈一心為民、清正廉潔的革命精神。

梅江區紀委監委組織黨員幹部到本地紅色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梅南鎮九龍嶂革命根據地舊址、長沙革命烈士紀念園、梅州學宮……”梅江區紀委監委組織黨員幹部走進本地紅色基地,重走紅軍路,緬懷革命先烈,追尋紅色初心。

以“讀黨史·頌黨恩·跟黨走”為主題,蕉嶺縣紀委監委組織幹部職工到葉劍英紀念園開展黨日活動,通過一幅幅珍貴的圖片和曆史文字記載,重溫了葉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建設所作出的不朽貢獻。

“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在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館內,豐順縣紀委監委黨員幹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有序參觀,認真聆聽。

……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梅州市紀委監委組織黨員幹部共計87場次、1121人次到革命教育基地、紀念館、紅色基地等開展現場教學,接受革命精神洗禮,賡續精神血脈,不斷提升黨員幹部黨性修養,築牢初心使命。

圖為紀檢監察幹部參觀廉潔主題書畫作品。

同時通過征集書法、美術、攝影作品等係列教育活動,巧妙地帶動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使學習更具感染力、滲透力和親和力,進一步激勵紀檢監察幹部勇擔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重任。

一位巡察幹部在學習黨史後便寫下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心情:“當年紅軍過梅豐,馬圖烽火燃粵東。今日重溫革命史,砥礪前行建新功。”

傳承紅色基因 踐行為民初心

群眾使用惠民信息平台終端機查詢相關內容。

“村裏有什麼工程動態,我們都可以登上惠民信息平台查詢,能及時了解村裏的哪些工程項目完了工,花了多少錢,很方便,我們老百姓也當了一回監督人。”談起惠民信息平台帶來的便利,平遠縣長田鎮長田村村民不禁豎起大拇指。

惠民信息平台不僅是群眾參與監督的窗口,更是紀檢監察機關開展監督的“好幫手”。

今年4月以來,梅州市紀委監委會同梅州市政務數據服務管理局,借助惠民信息平台大數據比對功能,發現一批向已死亡火化人口賬戶持續發放惠民補貼的突出問題。

針對發現的問題,市紀委監委立即統籌部署各縣(市、區)紀委監委開展專項核查工作,並對各縣(市、區)紀委監委核查結果進展定期通報。

截至7月底,全市共核查確認屬於違規發放的問題7991個,涉及民政、衛健、殘聯、水務4個職能部門,涉及違規發放惠民補貼874.13萬元,並追回資金804.85萬元,對存在違紀違法或失職失責的35名黨員幹部進行立案,同時針對存在突出問題,深入分析原因,督促推動各職能部門堵塞漏洞,構建長效機製。

除了緊盯涉農資金關鍵部位和重要環節外,紀檢監察機關還緊扣關鍵民生,以督壓責、以督促改 ,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解決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行動力。

“反映的問題很快有回應了,違規培訓學校停辦了,培訓費也退給我們了。”蕉嶺縣紀委監委將“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不規範問題,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列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事項,督促該縣教育局建章立製,細化完善方案,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常監管,保障“雙減”政策落地見效。

隨著近年來城市擴容和人口增加,興寧市用水緊張的局麵日益突出,給居民生活造成極大不便。興寧市紀委監委駐水務局派駐組將該市擴建自來水廠項目列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監督重點,大力跟進監督項目工程進度、項目資金管理、施工質量以及安全生產等重點環節,確保項目順利推進,解決群眾飲水難題。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糾治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生態環保、執法司法等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打傘破網”,解決了一批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全麵從嚴治黨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