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中國女排的東京奧運會之行並不順利。隊長朱婷手腕傷病反複,團隊失去了至關重要的第一得分點,水平沒有完全發揮的中國女排開局遭遇三連敗,提前失去了晉級淘汰賽的資格。但中國女排並沒有消極放棄,後兩場連勝意大利隊和阿根廷隊,年輕的隊員們展現出較好的狀態和鬥誌。
作為競技體育項目,這些年中國女排所經曆的並非一帆風順,輸過比賽、丟過冠軍,也跌到過低穀。但女排精神不是隻為贏得冠軍,而是始終竭盡全力、堅持奮鬥。
2019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中國女排運動員和教練員代表時說:“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為你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你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拚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麵貌。”
為中華崛起而拚搏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大幕逐步拉開。人們透過打開的大門,看到了與世界的差距,迷茫困惑,失落彷徨,中國人民需要精神的激勵與力量的凝聚。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女排世界杯決賽場上,中國隊對陣日本隊。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呐喊聲中,“鐵榔頭”郎平一記重扣,幫助中國隊以17比15取得勝利,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就此誕生。
那一夜,神州大地的歡慶聲震撼寰宇,勝利,讓整個中國沸騰。天安門廣場人群聚攏,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北京大學學子打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橫幅,喊出了時代最強音。一時間,“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中華。
此後,中國女排在1982年第九屆世錦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世界杯、1986年第十屆世錦賽中均奪取冠軍,實現“五連冠”,在中國體育三大球領域留下了光彩奪目的一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女排起步時,水平相比日本、蘇聯等隊落後一大截。經過奮鬥拚搏迎來勝利的中國女排超越了尋常的體育競賽範疇,中國女排閃耀的精神,向全世界展現中華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對各行各業的中國人起到了激勵和感召作用,為改革開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時光荏苒,無論是高峰還是低穀,中國女排始終把為國爭光視為己任,把升國旗、奏國歌當作目標。
2016年8月21日,裏約熱內盧馬拉卡納奇諾體育館,中國女排與塞爾維亞隊展開終極對決。惠若琪的探頭得分將大比分定格在了3比1,中國女排第三次奪得奧運會冠軍。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迎接中國女排凱旋的北京大學學生們打出同樣的橫幅,連線了35年的時空,連起了不變的女排精神。現場,人們自發唱起了國歌,隨後,又唱起了《歌唱祖國》。
整個團隊合力打好一個球
一支優秀的球隊,不僅要有一流的技術和能力,也要有團隊協作意識,二者相輔相成。
沒有一個主攻可以獨自完成扣殺,沒有一個隊員可以獨自贏得製勝之分。我們的隊員較歐美球員身體上有不小的差距,郎平、朱婷等突出的隊員不多,站在世界之巔要靠集體的力量。相互幫助、相互彌補是中國女排的傳統,兩三個人合力打好一個位置,全隊各做各的貢獻,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共同打好一個球。
團結協作,體現在隊員敢於站出來勇挑重擔,敢於衝鋒陷陣挑大梁、擋子彈。
2003年11月13日下午,第九屆女排世界杯第九輪在日本大阪浪速穹頂體育館掀起高潮,一場蕩氣回腸的中美女排決戰開啟。
“坤兒,給我!”前三局1比2落後。第四局,反擊時,隊友大聲呼喚二傳手馮坤,爭著承擔最後一擊,全隊團結作戰,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鏖戰,中國隊3比2戰勝美國隊,率先衝進雅典奧運會。
團結協作,不隻是體現在場上。
2018年世錦賽,中國女排再遇美國女排,這距離上一次在世界三大賽上戰勝美國隊已有12年。
“寶寶!二直線!”第二局中美戰局膠著時,張常寧輪到後排,替補席上的劉曉彤大喊著提醒她防守取位。場下看場上更清楚,此前在場上發揮不佳的劉曉彤在場下積極為球隊提供幫助。最終,中國女排3比0完勝對手。
全場比賽中國女排隻有一次換人,但七名首發和七名替補,真正做到了14個人在合力打一個球。
一條心,一股勁,團隊的力量能戰勝一切。
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出來
漳州,中國女排走向輝煌的起點,有一代代女排隊員的記憶,更是女排隊員頑強拚搏的見證。
1972年秋天,國家體委把全國排球集訓基地定在福建漳州。當時漳州圈出籌建基地的地方,隻有一個池塘和一塊太平天國時期的城牆。沒有訓練館,先搭起竹棚,場地是用三合土鋪成的,下麵是煤渣,上麵是石灰和紅土用鹽攪拌而成。在三合土鋪成的場地上摸爬滾打,一摔下去,三合土場地的沙粒嵌進皮肉中,說血肉模糊一點也不誇張。
1979年,中國女排借鑒國外的經驗,進行“魔鬼訓練”。為了練出球到手上就能控製住的本事,男陪練拿著球從高台上往下砸,女排隊員則站在牆角處接,接不起3個好球就不能停。一天訓練下來,凝固的血跡和訓練服黏在一起,晚上需要醫生一點一點用鑷子才能把它們分開,把嵌在肉裏的小沙粒挑出來。第二天早上起床,運動員身上的傷口又跟床單黏在一起,還是要護士幫她們一點一點撕開。
“滾上一身土,蹭掉幾層皮,苦練技戰功,立誌攀高峰。”掛在訓練館的話是女排姑娘們頑強拚搏的真實寫照。
無論是過去超負荷方式的磨礪,還是現在更加科學的提高,頑強拚搏的訓練理念始終沒有改變。
要想登上世界之巔,必須進行常人難以承受的訓練。一天三練是常事,加“小灶”深摳細節是常態。中國女排背後的苦非常人能忍受,汗水、淚水、血水都是家常便飯,“加油,再來!”訓練的日子,姑娘們都在相互鼓勵中度過。
馮坤在日記裏寫道:“過去艱苦訓練的一幕幕難以忘記,我們也不會忘記‘老女排’崛起的艱辛。好的結果不是想出來的,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出來的。”
永不言敗,在逆境中迸發
高水平的排球比賽,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意誌品質的較量。中國女排十次登上世界之巔,過程沒有一次不跌宕起伏。永不言敗,於逆境中迸發出令人震驚的精神力量,是中國女排的特質。
2004年8月29日淩晨,中俄女排會師雅典奧運會決賽。俄羅斯30比28拿下首局,又以27比25贏下第二局,中國隊局麵堪憂。
“從她們身上搶一分算一分!”時任女排主教練陳忠和大聲說道。
勝利就是一分一分地拚,一分一分地扛。隻要裁判的最終哨音不響,就決不放棄。姑娘們忘我搏殺,生死時刻連扳三局,反敗為勝。
郎平也曾說:“在場上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
裏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在小組賽以小組第4勉強搭上8強末班車。在1/4決賽中,又遇到東道主、北京和倫敦兩屆奧運會冠軍巴西隊。狹路相逢勇者勝,明知對手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女排姑娘們仍然充滿堅定的信念:“哪怕我19比24落後,都要竭盡全力爭取每一分。”就這樣,她們一分一分咬牙頂,一球一球頑強拚,最終力挫巴西隊成功晉級。
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決賽場上,麵對強敵塞爾維亞隊,女排姑娘們拚搏依舊,在首局失利的情況下迅速調整狀態,連拚三局擊敗對手,最終奪取裏約奧運會冠軍。
人類的幸福和歡樂在於奮鬥,而最有價值的是為理想而奮鬥。郎平說,“在實現自己夢想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應發揚永不放棄的精神去戰勝它。”
今天的中國,早已變得更加從容自信,國家的強大無需再用金牌的多少來證明,但奮鬥的精神才是我們強大的底氣。走在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女排精神仍然激勵著人們,為事業而奮鬥,為理想而拚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