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係 | 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發布時間:2021-08-17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瀏覽次數:740   字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1962年,年僅22歲的英雄戰士雷鋒不幸因公殉職。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為雷鋒的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在《人民日報》發表。從此,每年的3月5日成為“學雷鋒紀念日”。雷鋒的事跡和他的精神感染了一代代中國人,在中華大地上樹起一座永恒的豐碑。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省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參觀後強調,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學習雷鋒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揚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弘揚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弘揚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弘揚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弘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

  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隻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在舊社會的壓迫下,雷鋒的親人相繼去世,不滿7歲便成了孤兒,過著流浪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後,他分得了土地,安慶鄉農會免費送他上小學,畢業後在鄉人民政府當通信員……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雷鋒把對黨的感情轉化為堅定一生的理想信念。

  “黨叫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這就是雷鋒對黨深沉的愛。1959年,鞍鋼需要調動工人在弓長嶺建設焦化廠,有青年嫌棄那邊吃不好、住不好,嘲笑道“到那裏去才是傻子呢”。雷鋒得知後,非常生氣地說,“黨教導我們:哪裏艱苦就到哪裏去,哪裏需要就到哪裏去。我情願作這種‘傻子’!”隨後,他主動申請到弓長嶺,全力投入到焦化廠的建設中,3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8次被評為紅旗手。

  1960年11月8日,這是雷鋒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是一個共產黨員,人民的勤務員……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是入火海進刀山,我甘心情願,頭斷骨粉,身紅心赤,永遠不變。”

  16年後,“我誌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位部隊的衛生員對著黨旗莊嚴宣誓,他就是日後被譽為“當代雷鋒”的武警新疆總隊醫院名譽院長莊仕華。

  “是黨把我這個農民的兒子培養成一名醫生,我時刻牢記,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回報黨的培養之恩。”莊仕華與雷鋒一樣從小就對黨、對祖國充滿感恩,他秉持對黨和人民的熱愛,紮根邊疆40多年,帶領團隊為13萬多名肝膽病患者解除病痛。

  莊仕華把救死扶傷的手術台當作傳承雷鋒精神的大舞台,用滿腔的赤子情懷,守護著各族群眾的健康幸福,架起了黨同邊疆各族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做人民最忠實的勤務員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雷鋒用詩一般的語言和最真實的行動,詮釋了毫無保留的奉獻精神。

  “我要像柳樹一樣,插到哪裏都能活,緊緊與人民連在一起,在人民中生根、長大、結果,做人民最忠實的勤務員。”當地群眾稱讚他,雷鋒出差一千裏,好事做了一火車。在出差途中,雷鋒主動幫列車員打掃衛生,給旅客端茶倒水,給老人拎包袱。曾經,有個背小孩的婦女把車票搞丟了,雷鋒了解情況後便用自己的津貼給她買了車票。婦女很感動,詢問雷鋒的名字和單位,他笑著說:“大嫂,別問了,我叫解放軍,家就住在中國!”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鏡頭記錄的一個細節溫暖人心,“當代雷鋒”郭明義全程攙扶著88歲的屠呦呦同台接受表彰,在現場又當了一次雷鋒。

  幾十年來,郭明義堅持做“愛心使者”,累計義務獻工2萬餘小時,資助貧困學生幾百名,無償獻血7萬多毫升。

  郭明義不僅自己熱心公益,還於2009年發起成立郭明義愛心團隊,掀起了“跟著郭明義學雷鋒”的熱潮。如今,愛心團隊總數超過1000支,誌願者總數有200多萬人。“每一個困難求助,都是一份信任。”郭明義表示,我們的責任就是讓學習雷鋒精神在祖國大地蔚然成風。

  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

  無論身在何處,雷鋒總是努力把最普通的工作做好。在望城縣委機關當公務員時,他對基層幹部群眾熱情以待,多次被評為機關模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在鞍鋼當工人時,他細心鑽研推土機落鏟技術,盡力做到把煤鏟淨並不帶進一點泥土。在運輸連當汽車兵時,他從不放過一個小毛病,虛心請教行家裏手和同事戰友,硬是將全連聞名的“耗油大王”改造成了“節油車”。

  傳承雷鋒精神,“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張玉滾,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紮根深山小學20年,把自己練成語文、數學、英語樣樣精通的“全能型”教師,成為點亮伏牛山深處的明燈。

  過去,山區不通車,張玉滾就用扁擔把學生教材和學習用品挑進大山,這一挑就是5年。2006年公路修好了,他省吃儉用買了一輛摩托車繼續為學校搬運物資,這些年來,張玉滾騎壞了好幾輛摩托車,輪胎更換次數他也數不清了。

  “看著自己教的學生走出大山,我就覺得值。”一根扁擔,一頭挑著教育信念,一頭挑著山鄉希望,像張玉滾一樣,多名教師決定來到山裏任教,伏牛山中湧現出越來越多新雷鋒,照亮山裏孩子的未來。

  靠著“釘釘子”的幹勁兒銳意進取、自強不息

  “釘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

  雷鋒靠著“釘釘子”的幹勁兒,銳意進取、自強不息,不斷加強學習,堅持創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參加焦化廠建設後,為了解決牆砌得越高運泥越困難的問題,雷鋒同工友們一道設計發明了“橫杆吊鬥運泥法”,大大提高了吊泥、吊磚、吊瓦的效率,從而節省了人力,縮短了工期。

  雷鋒在鞍鋼一共工作了423天,為鞍鋼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半個多世紀以來,鞍鋼將雷鋒精神與企業文化相融合,不斷繼承並發揚雷鋒的創新精神。

  2012年,鞍鋼集團探索職工創新工作室的基層工作機製。截至目前,共有廠級以上職工創新工作室303個,其中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2個,省級創新工作室39個,分設創新小分隊等創新團隊700餘個,擁有3600餘名核心成員。

  2020年初,鞍鋼集團成功實現四代核電600MW示範快堆項目316H奧氏體不鏽鋼產品開發,解決了該產品從無到有的“卡脖子”難題,全力支撐我國四代核電發展。

  “這裏是雷鋒工作過的地方,這裏的員工做與時俱進的楷模。”鞍鋼建立了全國唯一一座企業雷鋒紀念館,設有“努力鑽研勤學苦練”等七個主題展廳,讓鞍鋼人繼續感受並發揚雷鋒精神。

  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本色不能丟

  “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事事要精打細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我們要奮發圖強,自力更生,克服當前存在的暫時困難,堅決反對大吃大喝,力戒浪費。”

  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雷鋒的本色。部隊發夏裝,規定每個人兩套單軍裝、兩套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隻領一套,他經常把部隊發的衣服、皮鞋、毛巾、襪子,用不完的都存起來,用以支援災區。他說:“穿破了的衣服補好了再穿,省下衣服交給國家,這樣既減少國家的開支,又發揚了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

  2021年5月31日,喬安山在家中像往常一樣,擦拭雷鋒塑像,“老班長,你放心吧,我活著一天,就傳承你的精神一天。”

  喬安山,是雷鋒生前親密的戰友,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延續雷鋒精神,是雷鋒精神永不停息的“傳火者”。目前,他已宣講雷鋒故事逾4000場次,擔任160多所學校校外輔導員。

  雷鋒勤儉節約的品質,深深影響了喬安山一生。每到一個地方做報告,喬安山總要先遞上名片。名片背後寫著,我的外出八條,敬請接待單位監督:準確簡單介紹,不得加碼拔高;一般自行前往,不要專人接送;場麵簡潔隆重,不寫歡迎口號;具體部門策劃,不去麻煩領導;食堂自行就餐,吃飯不要超標;清茶一杯即可,煙糖水果不要;收點規定旅費,謝絕其他酬勞;普通房間住宿,敬請牢記為要。

  在喬安山影響下,他的兒子、孫子、孫女都開始用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目前,孫女喬婷嬌回到撫順在雷鋒學院承擔對外聯絡工作,已為8萬人次講解雷鋒精神,赴26個省份作學雷鋒報告1200場。

  幾十年來,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千萬個雷鋒在成長。馳援武漢、剪去長發的護士張雅男,在雪域高原書寫鄉村振興故事的援藏幹部黃新聰,不當老板當村官的熊尚兵……2021年2月底,中宣部命名第六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他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決戰脫貧攻堅中作出了突出貢獻,是弘揚雷鋒精神、建功偉大時代的優秀代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踐行者。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人繼續用實際行動傳承並弘揚雷鋒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