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陳營鎮馬塘社區,紀檢監察幹部在為黨員和群眾作“把紀律挺在前麵”的專題宣講。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研究室 編 中國方正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在領導全國人民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同時,積極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持不懈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實事求是探索出一係列管黨治黨規律。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研究室組織編寫的《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百年紀事》(以下簡稱《黨風廉政建設百年紀事》)一書,采用大事記的方式,對這些規律進行了詳細梳理。本書詳細記錄了從1921年7月至2021年6月百年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大事件。用規律總結曆史、思考當下、引領未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反腐倡廉指導思想。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彙聚反腐倡廉強大合力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最大優勢。
1938年9月至11月,中國共產黨舉行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針對不時發現的黨員幹部違犯群眾利益和貪汙腐化現象,全會通過《關於各級黨部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以黨內規範性文件首次完整提出“四個服從”,即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
1957年,毛澤東在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時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他還一直強調:“黨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同時開展其它方麵的工作……不能隻注意一部分問題而把別的丟掉。”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指出,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同時明確要求各級黨委真正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製度,集體決定了的事情,就要分頭去辦,各負其責,對失職者要追究責任。
黨的十五大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的支持和參與”的反腐敗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1998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的規定》,為落實反腐敗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提供了有力的製度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牢牢抓住管黨治黨責任的“牛鼻子”,層層傳導壓力,把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一貫到底,形成了全黨動手一起抓的生動局麵。在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幹部要“緊緊咬住‘責任’二字,抓住‘問責’這個要害,把黨的領導體現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的各個方麵”。
通觀《黨風廉政建設百年紀事》一書,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曆史時期,堅持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統一領導,有效整合各方麵力量和資源,發揮紀委的組織協調作用,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全黨全社會共同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良好局麵。
敘事準確、內容詳盡,能迅速方便地從曆史中找到借鑒,這是本書一大特點。其實,可供借鑒的不僅僅是過往所作決策部署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們所代表的黨中央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堅決態度、“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力度,以及其中包含的強烈的曆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患感和頑強的意誌品質。
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麵從嚴治黨
廉潔是我們黨的一個重要品格,堅持把反腐敗鬥爭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自我革命的內在要求。
1921年,黨的一大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明確了黨員的條件標準,並對黨的紀律和監督作出規定。1922年,黨的二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其中專門設立了“紀律”一章,特別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此後,“紀律”“廉潔”“作風”“黨的建設”等字眼,頻頻見諸黨的曆次代表大會的決議中。毛澤東曾指出,黨的紀律是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增強黨的團結與統一的重要保證,隻有黨和軍隊“加強紀律性”,才能實現“革命無不勝”。
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到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政黨,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一條重要原因是,從成立之日起,就把管黨治黨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在敵人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下,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麵臨生存危機,但仍掀起一場場“反腐、肅貪、倡廉”的紅色風暴。1932年5月9日,中央蘇區瑞金縣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升因貪汙被槍斃,他成為我們黨曆史上第一個被處決的腐敗分子。
1927年,中央監察委員會選舉產生,反腐敗鬥爭開始在體製上有所依托。《黨風廉政建設百年紀事》列舉了不同時期我們黨開展的一係列行之有效的實踐探索,包括建設廉潔政府、依法懲治貪汙腐敗、發揮人民群眾的檢舉和監督作用、加強廉政教育等,為新中國成立後的反腐倡廉建設積累了經驗。
“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1949年3月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向全黨發出振聾發聵的號召。從新中國成立至今,黨風廉政建設一直被放在突出的位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分析腐敗的危害,強調“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台,其中貪汙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打鐵必須自身硬”,指出“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強調“堅定不移全麵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部署了“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的戰略任務,為新時代堅定不移全麵從嚴治黨、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指明了方向。
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黨風廉政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牢牢抓在手上,這為從嚴管黨治黨、堅決懲治腐敗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
以科學辯證理念和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兩個務必”“進京趕考”“反對四風”“八項規定”……這些平實而犀利的詞彙背後,都包含著一段艱苦卓絕的曆程、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改革創新的精神。不同時期,麵臨的情況不同、問題不同、任務不同,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標本兼治,不斷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開展。
創新理論是管黨治黨的指路明燈,因此必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認識和改造主客觀世界。從延安整風運動到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從整黨、“三講”教育、先進性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一係列學習教育,到黨的十八大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本書中記錄的點點滴滴,都體現著我們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把革命理想轉化為砥礪奮進、真抓實幹的自覺行動。
一百年來,我們黨順應形勢變化和現實所需,正確處理治標與治本、懲治與預防的關係,製定不同時期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戰略。在新中國成立前和成立初期,黨在抓治標懲處的同時,也不斷采取一係列思想教育、製度防範舉措。改革開放初期,腐敗現象一度呈現滋生蔓延勢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黨把主要精力放在著力治標上,集中力量懲治腐敗現象,取得良好效果。但消極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難以根治,其深層次滋生腐敗問題的土壤和條件未被鏟除。因此,黨中央提出,反腐敗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
黨的十八大之後,無論是“打虎”“拍蠅”“獵狐”,還是巡視巡察、“打傘破網”和加強黨規國法建設、推動國家監察體製改革等,無不體現標本兼治的重要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強化不敢腐的震懾,紮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僅是反腐敗鬥爭的基本方針,也是新時代全麵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
曆史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一切問題的答案。百年管黨治黨規律不僅告訴我們從何而來,也昭示著未來去向何方。讀《黨風廉政建設百年紀事》,回顧黨的反腐倡廉思想,對新時代全麵加強黨的建設,縱深推進全麵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實現黨的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