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同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的紀檢監察駐村幹部群像
發布時間:2021-07-19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瀏覽次數:1039   字號:

1.jpg

  四川省古藺縣向重點村選派駐村工作隊,讓幹部在鄉村振興一線服務群眾、增長才幹、施展抱負。圖為縣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隊員在千畝“秋燕香桃”種植基地與果農一起采摘香桃。蘇海鵬 攝

  7月18日上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策勒縣紀委監委幹部乃比江·麥麥提依明頂著大風,步行前往奴爾鄉熱再克村的林下家禽養殖經濟生態園。雨季來臨,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的他,每天都要去生態園看看。同他一樣,在鄉村振興一線,有不少紀檢監察駐村幹部正和群眾一起,並肩走在邁向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大道上。

  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向重點鄉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的意見》,要求對脫貧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村(社區)繼續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廣大紀檢監察幹部積極響應,主動申請擔任駐村幹部,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堅強紀律保證和力量支持。

  “讓村莊持久煥發產業興旺活力”

  依也勒幹村的蟠桃熟了,又大又紅。

  這個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陶縣皮拉勒鄉的村莊,曾經人均耕地不到2畝,土壤貧瘠,沙化嚴重。2017年,駐村工作隊帶領群眾在萬畝戈壁灘上更換土層,完善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成林果基地,成立林果合作社,61戶村民承包經營,116名貧困戶擔任護林員。

  “種了巴仁杏、蟠桃、西梅、核桃,基本不用化學農藥。現在杏和桃相繼掛果,吸引了不少遊客,平均每天接待超過500人。2023年後,果樹進入豐果期,村集體收益最高可達300萬元一年。”自治區紀委監委幹部、駐阿克陶工作隊總領隊努爾江·柯賽江說。

  在距離依也勒幹村不到14公裏的疏附縣布拉克蘇鄉托格拉克貝希村,55歲的喀什地區紀委監委幹部、駐村工作隊隊長丁賢政每天都去查看西門塔爾牛的飼養情況。

  “這種牛肉質鮮美,成長快,售價高。一頭牛養6到8個月就可以出欄,有專人上門收購,大牛最高賣5萬元,小牛賣2萬元,利潤很高。”這位去年7月駐村的紀檢監察幹部,現在已是半個養牛專家。

  在此基礎上,村裏建起了冷配站、飼料加工廠和牛奶收購廠,形成養牛產業鏈。“飼料加工廠請村民做工,把麥草、玉米和麥麩粉碎成顆粒,放入油渣堆肥,牛非常愛吃。村裏的奶牛每天可生產3噸牛奶,淨利潤8400元。”丁賢政還打算打造本地牛奶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丁賢政從2013年開始申請擔任駐村幹部,去年才如願以償。為此,他格外珍惜,全身心投入:“就得一心一意為村民辦事,用我們的工作作風帶動當地村幹部,打造‘不走的工作隊’。我相信5年過渡期結束後,村子依然可以持久煥發產業興旺活力。”

  “必須改變生活習慣和人居環境”

  在雲南省永德縣烏木龍彝族鄉紮模村,剛來2個月的臨滄市紀委監委幹部、駐村第一書記李爭紅,已沿著崎嶇的山路走遍了全村490多戶人家。

  李爭紅發現,雖然該村公共設施比較完善,但人居環境較差。有村民在集中安置點路邊隨意搭建豬圈、雞舍,清澈的河道上也總是漂浮著垃圾。村子按照瓷磚地、可水衝的標準修建了公共廁所,很多村民家中仍是簡陋的“土廁所”或者沒有廁所。

  “要建設美麗鄉村,必須改變村民的生活習慣和人居環境。”李爭紅和村幹部上門勸說搬遷戶拆除違建圈舍,並以慶祝建黨百年為契機,帶領村民開展“愛國衛生大掃除”活動,清理院舍和河道垃圾,還通過廣播、微信群等方式,潛移默化地改變村民的生活習慣。

  沿著紮模村往北,在福貢縣子裏甲鄉子裏甲村,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紀委監委幹部、駐村第一書記李恒也組織了一係列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改變村容村貌中積極擔當作為。

  5月30日,結婚不到一年的李恒離開妻子駐村。他走訪發現,村莊社會發育程度較低,村民觀念陳舊,衛生條件較差,飼養牲畜的汙水還汙染了河道。

  “我們在人居環境較差、分布較偏遠的村民小組架怒組開展試點,入戶向村民示範、宣講如何打掃衛生、整理家務,逐步培養村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李恒介紹,他們列出包括客廳衛生、圈舍環境在內的多項標準,建立積分製,做好一項加一分,村民可以用積分在小賣部兌換生活用品。

  考慮到村裏還有64戶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戶,李恒向鄉政府申請了公益性崗位,選聘有收入風險的村民擔任生態護林員、公益設施管理員、環境衛生保潔員等職務,每人每月800元。“既可以幫助他們增收,還能動員他們主動維護村子的人居和生態環境,一舉兩得。”李恒笑著說。

   “不能讓語言和教育阻礙村民進步”

  “我是‘藏三代’,懂藏語,願意去駐村。”就這樣,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紀委監委幹部段磊如願來到貢嘎縣崗堆鎮多丁村擔任第一書記。這是他第四次擔任駐村幹部。

  段磊走訪發現,村民不太會說普通話,村“兩委”班子也隻有個別幹部能勉強用普通話交流。“不能讓語言關限製村幹部文化素質的提升,擋住想外出致富群眾的路子。”有過4年教書經曆的段磊,決定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籌備普通話補習班。

  他動員有威望的村黨支部書記、老黨員普布做自己的第一位“學生”,在普布的帶動下,參加補習的村幹部達到15人。“村裏有59名黨員,要爭取讓他們都來上課,提高能力素質,為村子發展作出更多貢獻。”段磊說。

  作為紀檢監察幹部,段磊在利用村廣播推廣普通話的同時,還創新形式宣傳黨紀法規,提高村民紀法意識。大家學習熱情日益高漲,段磊深感欣慰。

  同一時間的藏北高原,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幹部達瓦紮巴以第一書記身份進駐那曲市班戈縣新吉鄉羌梅村。穿著羽絨服、騎著摩托車在海拔5000米的牧場尋訪牧民,成為他的工作常態。

  達瓦紮巴了解到,雖然整村脫貧,但大部分家庭依然很難為孩子們提供去內地求學的條件。他和村幹部對孩子入學情況進行摸底,為12名特困生爭取到公益組織“一對一”幫扶助學的機會:“助學關係孩子的未來,也能讓村民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牢記紀檢監察幹部身份”

  “既要做深做實鄉村振興工作,也需牢記紀檢監察幹部的身份。”說起5月以來的駐村感受,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監委幹部、田林縣潞城瑤族鄉豐防村第一書記黃雪蓮打開了話匣子。

  “請重點關注發票上的人數和總價能不能對得上”“查看財務材料時,要注意每條支出是否合規”……黃雪蓮每周組織召開駐村工作隊、村“兩委”、村民委員列席的財務清算會,聽取財務支出情況。她不僅仔細核對每條數據,還向大家普及相關製度。

  發展產業需要引進社會資本,黃雪蓮特別關注村幹部是否與投標企業存在利益輸送:“我們堅持村集體決策,保障程序正當,告誡大家不要為了蠅頭小利,犧牲幹事創業的大好前途”。

  同樣在廣西,崇左市紀委監委幹部、天等縣進結鎮愛樂村第一書記盧俊傑駐村後,也琢磨著如何營造村子的清廉風氣。他結合案例講解黨紀法規,督促村幹部守住底線,同時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教育、醫療、住房等幫扶政策落實情況,收集幹部作風問題線索。

  走訪中,有村民向盧俊傑反映,縣人社局以材料不足為由,拒絕報銷部分村民的住院費。盧俊傑報告縣紀委監委後調查發現,縣人社局醫療報銷政策宣傳不到位,也沒有主動解決村民報銷遇到的問題。在縣紀委監委督促推動下,縣人社局幫助村民完善報銷材料,妥善解決了問題。

  “必須保證村子產業發展的同時,紀檢監察工作不鬆勁。我會繼續發揚忠誠幹淨擔當的政治本色,當好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盧俊傑說。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