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連日來,梅州市紀委監委開展“七一”走訪慰問活動,為10名委機關老黨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並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在老黨員家中,慰問組認真聆聽老黨員的入黨初衷,共憶崢嶸歲月、奮鬥曆程,麵對麵接受紅色洗禮,感悟初心使命。
現將部分老黨員與黨的故事刊載如下:
文昌接:一生忠於黨聽黨話跟黨走
圖為文昌接。
今年89歲的文昌接是梅州市紀委監委黨齡最長的老黨員。195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至今已有70年黨齡。
1952年5月19日,文昌接響應國家號召,應征入伍,成為第三批誌願軍,奔赴朝鮮前線。文昌接回憶,自己隨部隊乘火車一路北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時已是冬天。
為了提防美國戰機的轟炸和特務的跟蹤,誌願軍們晚上行軍,白天休整。行軍路上極為艱苦,一天隻有兩頓飯,還得背著被子、毛毯、大頭鞋、鐵鍬、步槍等前行,“又累又凍又餓”。
在朝鮮戰場,文昌接三次負傷,幾度與死神擦肩而過。頭部因敵機扔下的炸彈碎片受傷、大腿處被通紅的炸彈碎片燒傷、小腿處留下深深的彈痕……“彈片還紮在肉裏,來不及叫衛生員,我自己咬咬牙將彈片拔了出來,拿起槍繼續作戰”。
直麵死亡,文昌接也害怕過:“我們一路往前,就看到越來越多從戰場上用擔架抬下來的傷員,有些還沒來得及施救,就已經斷氣。雖然心裏恐懼,但軍人的使命是保家衛國,我們不能撤退。”
梅州市監察局成立後,文昌接又聽從組織安排,成了第一批反腐衛士,負責案件審理工作。他說:“雖然這是得罪人的活,熟人見麵也不跟我打招呼”,但在這個反腐戰場,文昌接憑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信念勇往直前。
經常有人提著東西找到他家裏,想請文昌接幫幫忙、鬆一鬆手,他總是嚴詞拒絕,置之不理。文昌接認為,身為紀檢幹部,自己必須以身作則,遵守黨的紀律,堅守好廉潔底線。
文昌接一生忠於黨聽黨話跟黨走,以最堅定的信仰、忠誠樸實的工作作風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李漢賢:沒有黨,就沒有我個人的一切
圖為李漢賢。
“我一生的信念就是靠近黨組織,跟黨走。”李漢賢是原梅州市監察局副局長,197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9年,李漢賢應征入伍,入伍後第2個月便迫不及待地提交了入黨申請書。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李漢賢隨部隊奔赴前線。“此次一役,不知生死。”上戰場前,李漢賢就已經寫好了遺書,偷偷地放在口袋。
在前線,敵我雙方激戰正酣,“即使饑渴難耐,戰士們仍嚴格遵守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沒拿群眾的一根甘蔗。”李漢賢說。
一次,他乘坐的炮車遭到敵軍地雷轟炸。突然“砰”的一聲,李漢賢倒在了車底,陷入了昏迷。幸好戰友施救及時,他才撿回了一條命。“我能從戰場回來,是不幸中的萬幸。”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李漢賢還有些後怕。
1985年,李漢賢從部隊轉業到梅州市紀委,“當時很多人都為我叫屈,覺得紀委是清水衙門,還容易得罪人。”李漢賢卻不以為然,反而倍感光榮,“紀檢工作是在為黨的事業保駕護航。”
“黨員幹部是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這句膾炙人口的口號,就是李漢賢工作作風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80年代,五華縣梅林鎮招田村還十分貧窮落後,當時,梅州市紀委掛鉤幫扶該村,李漢賢任幫扶組組長。
進入招田村隻能通過一條竹橋,進村時已被洪水衝垮,“我們脫掉長褲,肩上扛著單車、背包、炊具慢慢才過了河。”李漢賢說。駐村後,為了讓群眾盡早過上好日子,他們經常走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
四年扶貧,李漢賢帶領幫扶組,幫助招田村修建了公路、種起了果樹,日子越過越好。路修通的時候,群眾自發放起了鞭炮慶祝。
盡管如今李漢賢已經退休,但他每天仍會通過閱讀報紙了解國家大事,並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有時還與人展開辯論,爭得麵紅耳赤。
“身為黨員、紀檢幹部,維護黨的形象和威信,是我的義務。”李漢賢說,“沒有黨,就沒有我個人的一切。”
丁裕健:在黨史中感悟黨的偉大,加入中國共產黨
圖為丁裕健。
“舊中國貧窮落後,誰都可以來欺負。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的戊戌變法,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不成功,事實證明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今年87歲的丁裕健是原梅州市監察局副局長,講起黨史,他精神抖擻,兩眼炯炯有神。
“我的入黨過程跟學黨史有很大的關係。”丁裕健說,1956年,他在汕頭地委幹部文化補習學校擔任文化教員,主要負責教授學員地理和曆史知識。
“那時我們曆史課用的教材是胡喬木著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在教授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學習黨的曆史,深刻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丁裕健說,正因於此,他堅定了入黨的決心,積極向黨組織靠攏。1962年,他如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入黨59年來,丁裕健深刻感受到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以前有稀飯吃就很不錯了,隻有過年才能吃上米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丁裕健說,他目睹了新中國從一窮二白走向繁榮富強,今日生活來之不易,年輕後輩應當倍加珍惜。
戴連坤: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
圖為戴連坤及其兒子。
盡管身患重病的戴連坤已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但當收到“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時,他緊緊攥住紀念章,像個孩子般地笑了。
戴連坤是梅州市紀委原常委、原監察局副局長,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來,他謹記入黨誓詞,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
在戴連坤愛人的印象中,戴連坤的工作總是很神秘。“以前他在廣西軍區保衛處工作時,經常要出差,一走就是大半個月,從來不跟我們說的。”戴連坤的愛人說,有一次,她在南寧市被板車撞到腦震蕩,打電話到單位找戴連坤,才知他已出差。
等戴連坤出差回來趕到醫院,她躺在病床上委屈問道:“為什麼出差都不告訴我?”得到的回答卻是,“這是黨的秘密,不能說。”
1989年,戴連坤回到梅州,進入梅州市監察局工作。“他工作很忙,經常周末也要上班,去哪裏做什麼我們都不知道。”戴連坤家人說,默默埋頭苦幹是戴連坤的工作常態,他們早已習以為常。
戴連坤愛人回憶,在市監察局工作期間,戴連坤從不搞特殊。“那時領導上下班有車接送,但他總是自己騎著單車上下班。”
戴連坤不僅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對家人同樣如此。其子進入紀檢監察係統工作後,他經常囑咐道:“要嚴以律己,謹慎交友,不該打聽的事堅決不問,不該說的話堅決不說。”
銘記曆史方知來路不易,致敬前輩更能催人奮進。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蔣萬軍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強調,全市紀檢監察幹部要牢記初心使命,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努力做忠誠幹淨擔當、敢於善於鬥爭的戰士,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向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圖為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張碩前往慰問老黨員文昌接,送去獎章及節日問候。
圖為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劉銳清前往慰問老黨員丁裕健,送去獎章及節日問候。
圖為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張炎華前往慰問老黨員李漢賢,送去獎章及節日問候。
獲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10名老黨員名單如下:
文昌接,黨齡70年;
丁裕健,黨齡59年;
戴連坤,黨齡57年;
曾令焱,黨齡56年;
黃煥球,黨齡55年;
羅凱君,黨齡55年;
劉孟英,黨齡53年;
陳振君,黨齡53年;
盧景標,黨齡52年;
李漢賢,黨齡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