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用好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
發布時間:2021-05-2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瀏覽次數:808   字號:

開展讀書學史活動;組織基層宣講活動;開展學習體驗活動;開展致敬革命先烈活動……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在我們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安排部署在全社會開展“四史”宣傳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意義重大,正當其時。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每次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都去瞻仰革命曆史紀念場所,就是要告誡全黨同誌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新中國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就是要宣示中國共產黨將始終高舉紅色的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在祖國960多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每一寸鮮血浸染的紅色熱土,每一段感人至深的紅色往事,都凝結著艱苦卓絕的犧牲奉獻,銘刻著氣吞山河的壯麗輝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黨史學習教育鮮活生動的教科書,是激勵我們黨接續奮鬥、推動著黨和國家事業在各種風險挑戰中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密碼。

始終高舉紅色的旗幟,就要把紅色基因利用好、傳承好。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我們黨的百年曆史,是由一個又一個“紅色地標”串聯起來的。上海石庫門、南湖紅船、井岡山八角樓、湘江戰役紀念館、延安寶塔山、西吉將台堡、林州紅旗渠、蘭考焦桐;半條被子、卷刃的大刀、簡陋的草鞋、彈孔累累的旗幟……一處處舊址、一座座紀念館、一件件實物,記錄著可歌可泣的曆史篇章,承載著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顯著曆久彌新的初心使命,凝結成“從哪裏來”的“密碼”,標定出“往哪裏去”的“航向”。

事業發展永無止境,紅色基因植根於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泥土中,傳承於一代一代人不懈奮鬥的事業中。充分用好紅色資源,發揮好“紅色基因庫”作用,讓革命文物活起來,我們就能更好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

始終高舉紅色的旗幟,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我們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黨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曆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曆史。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整治風沙,生死沙洲係;孔繁森先後3次獻血,為收養的3個藏族孤兒換取生活費,把生命獻給雪域高原;楊善洲“隻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環顧世界,沒有哪一個政黨像我們黨這樣,在旗幟上鮮明標注“人民至上”,在理念上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於中國共產黨人而言,“人民”重於千鈞,讓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國之大者”。

我們黨的幹部,來自老百姓,自己也是老百姓;我們黨選幹部、用幹部,是為了更好地為民服務。“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焦裕祿、穀文昌、孔繁森、廖俊波、黃大年、李保國、毛相林、張桂梅、黃文秀……一批又一批優秀共產黨人,一心為民、鞠躬盡瘁,被人民永遠銘記。隻有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說,必須把根紮在群眾中,永不脫離群眾,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敞開心扉,帶著感情去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關山萬裏,初心如磐。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始終高舉紅色的旗幟,弄清楚我們從哪裏來、往哪裏去,銘記黨的光輝曆史、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能夠書寫新的壯美華章,鑄就永不褪色的紅色豐碑,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