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領航新時代 奮力開新局丨為人民謀幸福的使命不變
發布時間:2021-05-24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瀏覽次數:835   字號:

“雲梯架在絕壁處,手攀腳勾心發慌”……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境內,2萬多座山峰連綿起伏,一曲民謠唱出大石山區群眾千百年的心聲。對於因封閉而深陷貧困的人們而言,出山的路,意味著生活的出路。

然而,這條路卻是這樣漫長。2016年的一次調研摸底顯示,大山裏需要修建的通屯道路多達1300多條,按照以往進度,要50年才能完成。

一場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給這片“世界上除沙漠外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土地帶來轉機。艱巨任務當前,黨員幹部立下愚公移山誌,大化全縣進入“戰時狀態”,挖掘機無法作業,就采取人工鑿打、鉤機跟進的“土”辦法;開山辟路需要爆破,就用繩子把炸藥從崖底一包一包吊到懸崖中間。4年間,全縣打下60多萬個炮孔,灌注2300多噸炸藥,把總長2000多公裏的通屯道路修到了鄉親們家門口。

盤繞於崇山峻嶺間的一條條“天路”,從根本上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成為聯通山區的發展大動脈。如今的大化,各類資源運輸暢通無阻,特色富民產業蒸蒸日上,一幅民生幸福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中國共產黨用真心交給曆史的答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向全國人民作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鄭重承諾,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意誌打響脫貧攻堅決戰。

8年,時間長河中的滄海一粟,卻是中華民族貧困鬥爭史上的永恒豐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精準扶貧、“五個一批”等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相繼實施,各級領導幹部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奮戰在扶貧一線,幹實事、出新招,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衝擊。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團結村地處“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山高坡陡、土地瘠薄,貧困發生率一度逼近50%.從貴州大學畢業後,23歲的年輕黨員胡鈞溥放棄到大城市闖蕩的機會,毅然扛起了帶領這個偏遠村落脫貧致富的擔子。

“是黨的號召讓我來到村裏,兌現脫貧承諾也是我作為黨員的責任。”初來乍到,胡鈞溥買來幾雙加厚的雨鞋,用一個星期時間翻山越嶺逐戶走訪。了解到村裏存在季節性缺水,他和村民一起想方設法尋找水源;看到部分群眾生活困難,他積極向縣紅十字會申請資助物資。不到3個月時間裏,這個被村民稱作“娃娃支書”的年輕幹部瘦了20多斤。

硬作風啃下了硬骨頭。經過多次考察調研,胡鈞溥發現蜜蜂養殖在村裏有基礎、成本低、效益高,便扛著蜂箱挨家挨戶上門宣傳,還為村民爭取到5個外出學習養蜂技術的名額。在他的帶動下,團結村的養蜂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昔日的窮鄉僻壤重煥生機,貧困發生率逐年下降,於2019年底順利脫貧摘帽。

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無數個“團結村”的巨變,彙集成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史上首次整體消除了絕對貧困現象。

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麵勝利!

這一天,胡鈞溥與來自脫貧攻堅各條戰線的代表們來到人民大會堂,共同見證曆史性的圓夢時刻。

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場硬仗的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是黨團結帶領人民為實現兩大曆史任務而不懈奮鬥道路上的裏程碑,無數黨員幹部在新時代展現出的偉大脫貧攻堅精神,也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在“共和國搖籃第一鄉”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鄉,曆史翻開新的篇章。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的鼓舞,當地廣大幹部群眾正豪情滿懷地踏上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從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現場歸來,葉坪鄉鄉長朱勝江馬不停蹄地來到蔬菜大棚裏和種植大戶共同謀劃新的發展:“90年前,我們的前輩在這裏投身革命,今天,我們在這裏推動鄉村振興。時代不同,但是我們的使命沒有變,那就是為人民謀幸福。”

今年以來,葉坪鄉聚焦“持續增收、不返貧”,提出“片區發展、板塊互動、先行先試、整體推進”發展理念,形成萬畝蔬菜、萬畝臍橙、萬畝白蓮、萬畝水產、十萬生豬、百萬蛋雞的“六個萬”產業扶貧基地,打造係列特色農產品品牌,構建“一村一品”產業新格局,村集體經濟邁入發展新時代,脫貧攻堅成果不斷鞏固。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