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石家莊市紀委監委機關黨員幹部在西柏坡紀念館參觀。張克洪 攝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營養劑。日前,河北省石家莊市紀委監委機關黨員幹部來到西柏坡,開展了一場黨史學習的“紅色之旅”。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調研時指出:”這裏是立規矩的地方。黨的規矩、製度的建立和執行,有力推動了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今天我們來到這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重溫我們黨在西柏坡時期立下了哪些規矩,這些規矩對當前黨的建設有何啟示。“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黨員們逐一參觀展室學習,認真聆聽黨在西柏坡時期的革命故事。
令第二十黨支部黨員操查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紀念館二樓那條電報長廊,大理石牆麵上鐫刻著毛澤東起草的電報手稿。
“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和毛主席通過電台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裏,指揮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嘀嗒、嘀嗒’的電報聲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全黨全軍無條件執行,成就了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曆史偉業。”操查勇表示,進入新時代,作為紀檢監察幹部,必須旗幟鮮明堅持黨的全麵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開展精準有力的政治監督,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黨中央在西柏坡時期立規矩的曆史經驗,為全麵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啟示。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報告中,毛澤東分析了因為巨大勝利可能出現的四種情緒——驕傲的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提出“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全會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通過了“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誌同馬恩列斯平列。
在第八展室,聆聽著“兩個務必”“六條規定”的故事,紀檢監察幹部逐一對照中央八項規定深入思考,互相討論。“這是我們黨‘進京趕考’前定下的規矩,充分說明我們黨在加強作風建設方麵的清醒和冷靜。”第七黨支部黨員郝同利表示。
參觀過程中,第七黨支部副書記梁占強介紹:“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到西柏坡參觀學習,從‘牢記兩個務必’到‘趕考永遠在路上’,從‘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麵’到‘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每年確定一個主題,讓黨員幹部帶著問題來,帶著思考回,真正把參觀學習的心得體會融入工作,融入生活。”
“溫故而知新。回顧黨的曆史,特別是西柏坡時期黨中央加強紀律建設的曆史,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麵從嚴治黨,守紀律、講規矩重要論述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履職盡責。”第二十黨支部書記何衛東說。
西柏坡紀念館黨委書記金立興介紹,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西柏坡紀念館深挖黨史豐厚資源,陸續推出“光輝曆程 偉大成就——慶祝建黨100周年主題展”“紅色土地——英雄河北巡展”和“團結就是力量專題展”等主題展覽,累計接待社會各界觀眾8.1萬餘人,紅色資源的教育優勢進一步凸顯。
紀念館參觀結束,大家又來到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和領導人舊居。
在毛澤東舊居前,大家被一張椅子和旁邊的一雙布鞋深深吸引。第二十黨支部黨員曹玉娜說:“毛主席不願意換新布鞋的故事讓我特別感動,他為全黨做出了榜樣!作為一名新入職的紀檢監察幹部,要始終牢記黨的光輝曆史,立足崗位職責,將西柏坡精神融入紀檢監察工作實踐,堅定鬥爭意誌,提高鬥爭本領,努力做一名敢於善於鬥爭的‘打鐵人’。”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充分發揮本地紅色資源優勢,把學習課堂搬進紅色聖地,組織紀檢監察幹部在西柏坡紀念館參觀革命教育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會址重溫‘兩個務必’,在廉政教育館回顧紀檢監察工作光輝曆程,引導黨員幹部堅定信仰、汲取力量,自覺傳承黨史中的紅色基因、廉潔基因,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石家莊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