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紀檢監察機關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學好英烈故事 賡續精神血脈 強化使命擔當
發布時間:2021-04-0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瀏覽次數:1016   字號:

刮骨療毒的抗日名將周保中,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的楊子榮,舍生取義、壯烈殉國的八女英烈……4月2日,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紀委監委組織機關幹部在該市黨史專題沉浸式體驗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景課堂活動。跟隨一個個鮮活的英烈故事,參加活動的20多名紀檢監察幹部一步步走進紅色記憶,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禮。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英烈們的感人事跡作為生動教材,把講好英烈故事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引導廣大紀檢監察幹部從中汲取奮進力量,傳承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立足本職幹好工作,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強保障。

傳承紅色基因 堅定理想信念

歲月流逝,精神永存。在重慶市雲陽縣彭詠梧紀念館,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照片,訴說著烈士“為民吃盡天下苦,甘灑熱血染山河”的英雄氣概。近日,雲陽縣紀委監委機關幹部來到紀念館,跟著講解回顧了彭詠梧烈士的崢嶸歲月。

1948年,彭詠梧在雲陽領導遊擊隊開展武裝鬥爭。一次戰鬥中,他的部隊被敵人包圍。身負重傷後,彭詠梧立即從身上取出同誌們的組織關係和聯絡關係吞進肚裏,不讓它落入敵人之手,保護了黨組織和同誌,最後自己壯烈犧牲。

“從烈士的壯舉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理想信念的堅定追求、對黨和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值得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學習。”一名參觀的紀檢監察幹部說,很多黨員幹部違紀違法都是從理想信念滑坡開始的,作為紀檢監察幹部,既要做到自身政治過硬,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正風肅紀反腐全過程,督促黨員幹部提高政治覺悟、增強紀律意識。

“‘共產黨員頭可斷,血可流,革命理想不可丟!’這是胡幼鬆烈士臨刑前的豪邁誓言,也是2000多名沔陽革命烈士立誌為共產主義獻身的真實寫照。”近日,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鎮紀委組織全體村級紀檢幹部赴胡幼鬆烈士紀念館接受教育,講解員聲情並茂的講述,讓參觀人員跨越時空與英烈對話。

1930年4月,胡幼鬆因叛徒告密被捕。備受折磨後,胡幼鬆被遊街示眾,他幾次從昏死中醒來,仍振奮精神,沿途唱著《國際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革命一定成功”等口號,英勇就義時年僅32歲。沔城鎮洲嶺村紀檢委員易理深有感觸,“實地參觀,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原來是如此的強大。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作為新時代的黨員、紀檢監察幹部,要向英烈學習,牢記初心使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到實際工作中,不斷加強‘貼身監督’‘靠前監督’,為打通全麵從嚴治黨‘最後一公裏’貢獻自己的力量。”

賡續精神血脈 厚植為民情懷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黨的好幹部焦裕祿的事跡,曆經歲月風雨被人們傳頌,他的精神穿越半個世紀仍然曆久彌新。近日,河南省洛陽市紀委監委組織全體幹部職工,來到中信重工“焦裕祿事跡展覽館”參觀見學。

1953年6月,焦裕祿從鄭州調到洛陽礦山機器廠工作,一幹就是9年時間。一幅幅圖片、一張張手稿……這些珍貴的曆史資料,見證著焦裕祿在那個火熱年代的傾情付出。

“沒白天沒黑夜地工作,餓了就啃點兒幹饃喝點兒白開水,困了就裹著沾滿油漬的大衣躺在長條凳上歇一會兒……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硬是提前完成了試製任務,填補了我國礦山機械設備領域的一項空白。”該市紀檢監察幹部張培麗說,這種“在困難麵前逞英雄”的精神,為黨為民無私奉獻的情懷,讓人佩服,令人感動。要以焦裕祿為榜樣,加強對各項惠民富民、促進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向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說“不”。

翻開中國共產黨曆史,無論身處何處,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都牢牢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默默奉獻、無私付出,他們的精神燭照更多的黨員幹部砥礪前行。

4月2日上午,安徽省鳳陽縣紀委監委組織全體黨員幹部來到小崗村沈浩紀念館參觀見學。

“沈浩的心裏有小崗,時刻裝著小崗村民。”鳳陽縣紀委監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幹部錢家鄧不止一次來到這個紀念館,每次來都很感動。作為土生土長的鳳陽人,他一直以沈浩的故事激勵自己,堅持辦好每一個基層腐敗案件。就在兩天前,為了盡快查辦某村黨支部書記張某在征遷安置中大肆收受賄賂斂財的案件,他離開未滿月的孩子,與調查組一起奮戰20多天,紮實辦結了該起案件。

“如果不盡快懲治這些‘碩鼠’,村民在征遷安置中的利益就會受到更大損失。”錢家鄧說,作為一名基層紀檢監察幹部,就是要心中時刻裝著人民群眾,讓群眾在正風肅紀反腐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汲取榜樣力量 勇於擔當作為

“我要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近日,在湖南省長沙縣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教育活動上,以紅軍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斷腸明誌”事跡為主線創作的紅色舞台劇《傳承》,令前來觀看的紀檢監察幹部感動落淚。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長沙縣紀檢監察機關充分挖掘英烈感人事跡,創作革命曆史題材的文藝作品,通過演繹情景交融的感人細節,模擬激人奮進的曆史片斷,使黨員幹部在紅色故事中接受沉浸式教育,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陳樹湘烈士向死而生的英勇事跡,在長沙縣這片紅色土地上延續,一直激勵著紀檢監察幹部不忘初心、奮勇前行。”長沙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劉重說,要紮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建立紀檢監察幹部公開接訪製度,對於疑難複雜的信訪問題實行領導包案機製,切實為群眾解決問題,用實際行動告慰英烈。

追尋先輩足跡,激發奮鬥精神。近日,在雲南省大姚縣趙祚傳烈士故居裏,該縣紀委監委幹部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認真觀摩,時不時停下腳步,或仔細端詳,或低頭沉思。

“趙祚傳烈士為了黨和國家的革命事業不辭辛苦,身患嚴重結核病還堅持工作,曾變賣家產以解決組織活動經費的困難,年僅26歲就犧牲了。”大姚縣紀委監委第四審查調查室主任韓亞平說,向這片土地上的革命先烈學習,作為黨員幹部,就是要勇擔新時代紀檢監察幹部的職責使命,把鐵的紀律貫穿到鄉村振興等工作的全過程,以鐵的意誌、鐵的決心、鐵的擔當推進全麵從嚴治黨。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