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貫洞鎮附近的油菜花陸續盛開。古樸寧靜的村莊、四通八達的鄉村路、色彩斑斕的田野,構成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圖為貴州省從江縣貫洞鎮附近的田園景色。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培育文明鄉風,建設美麗宜人、業興人和的社會主義新鄉村。今年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跟進監督不鬆勁,以監督倒逼責任落實,真正讓脫貧成效經得起曆史和人民的檢驗,為全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保障。
“最後的沙漠部落”搬進新居
“這兩天天氣還冷,要堅持每天勤換稻草,做好保溫保暖工作。”3月1日,駐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美撒鄉依斯村第一書記蘇呷什拉再次來到烏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對養殖戶們進行業務指導。
涼山州曾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如今,這裏的11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行列,開啟了新生活的幸福篇章。“改變的是落後的鄉村麵貌,不變的是黨和政府的關懷。”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做到扶上馬送一程,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也把“加強對惠民富民、促進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強化對鞏固‘四個不摘’政策成果的監督,保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納入今年的工作重點。
為保障脫貧攻堅過渡期各類政策措施總體穩定,今年以來,四川省紀委監委把督促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作為重要抓手,強化各項惠民富民和共同富裕政策措施實施情況、責任落實等方麵的監督檢查,加快推進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監管平台的基礎數據整合和向下延伸工作。涼山州探索建立防止返貧監測機製,持續跟蹤監測群眾生活和收入變化,常態化監督“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強化各項惠民富民和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做好後續工作,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
一排排青灰色的二層小樓錯落有致,出了家門便是平整的柏油路,學校、客運站、旅遊接待中心等設施齊全,農家特色小院、梭梭大芸試驗田讓農牧民有了增收新渠道……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於田縣達裏雅布依鄉如今的現代化新麵貌。
早在2019年年底,這個有著“最後的沙漠部落”之稱的貧困鄉全鄉搬至了距縣城91公裏、設施齊全的易地扶貧安置點。不過,搬遷完成後,很多房子卻一直沒人住。當地紀檢監察機關通過走訪發現,原來是一些村民考慮到搬遷後存在牛羊無人放養、大芸(當地的一種中藥材)無人采挖等現實問題,怕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
於田縣紀委監委第一時間將了解到的問題反饋給鄉黨委,壓實黨委主體責任,督促解決問題。鄉黨委召集有關部門研究,並征求村民意見,最終成立了種養殖合作社,以托管的形式解決牛羊無人放養、大芸無人采挖的問題,鞏固了脫貧成果。當年的貧困戶買買提·買提庫爾班,如今是大芸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去年種植大芸12噸、實現年收入4.5萬元。
“扶貧車間對政府訂單的依賴性大,物流補貼等方麵政策措施落實不理想……”2月2日,雲南省怒江州紀委監委組織召開州級行業扶貧部門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會上,相關負責人彙報了易地搬遷點後續幫扶措施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計劃。
此前,怒江州通過實施易地搬遷解決了10.19萬人的脫貧問題。“但僅僅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還不夠,能致富才是關鍵,才能讓搬遷群眾跟上鄉村振興的步伐。”脫貧後,怒江州紀委監委把工作重點放到了保障搬遷群眾的後續發展上。
按照“誰主管、誰審批、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該州紀委監委督促全州11個州級行業扶貧部門對各自管轄領域扶貧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全麵排查。截至目前,共排查出幫扶政策落實等方麵存在的73個問題,相應整改措施隨之啟動。
為確保脫貧不脫監督,雲南省紀委監委製定出台《關於加強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政策落實情況監督的工作方案》,從監督內容、監督方式、責任落實等方麵提出明確要求,保障黨中央最新決策部署執行到位。
除怒江州外,保山市紀委監委製定全市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工作試行辦法,開展小微權力監督實踐探索,促進“三農”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昭通市魯甸縣紀委監委針對農村黨務政務公開不全麵等問題,在各鄉鎮搭建了收集民情民意、解決群眾困難“黨政雙詢”工作平台,截至目前,現場答複問題1078個,整改問題186個。
胡楊木雕讓村集體收入破百萬元
“全村有多少農戶參與合作社種植羊肚菌?電商銷售渠道暢通不?”不久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紀委監委圍繞產業扶貧責任落實、政策執行、項目實施等情況,通過蹲點監督、巡察監督等方式,對全縣12個產業扶貧項目開展監督檢查,了解發展遇到的困難和需求,督促相關部門履職盡責。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聚焦鄉村產業發展中的問題,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職責,以強有力的監督護航鄉村產業發展。
“冬天在縣裏住樓房,夏天回村裏住別墅,今年我家又添了1台大型采棉機,4台一起作業,采摘了1萬畝棉花地,毛收入200多萬了!”這是新疆巴州尉犁縣達西村村民李永謙如今的生活狀況。這幾日,達西村的電商基地園裏,購買羅布麻茶、胡楊木雕等特色禮物的客戶不斷,負責處理網購訂單的工人正在熟練地打包產品,準備發往全國各地。去年,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全村實現人均收入3.5萬餘元,村集體收入達120萬元。
隨著村裏的發展加快,尉犁縣紀委監委發揮村監察信息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堅持監督跟著鄉村產業發展走,發動群眾主動守護自己的“奶酪”。建立“陽光村務”議事微信群,將涉農資金、惠民政策等運行流程統統放在群裏,讓群眾隨時隨地掌握哪些資金和項目與自己有關,哪些該享受的實惠沒有享受到,用鐵的紀律切實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在四川省涼山州,州紀委監委聚焦扶貧產業責任、政策幫扶、項目管理、資金使用等方麵,強化監督檢查,督促相關部門在產業定位、項目發展、產品銷售等方麵履職盡責,強化專業指導、品牌宣傳等方麵政策幫扶,全力護航扶貧產業健康發展。
“堅持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把產業扶貧監督作為強化政治監督的重要內容。”貴州省紀委監委圍繞漠視群眾利益和意願,對群眾合理訴求推諉扯皮、冷硬橫推;不顧實際,不經科學論證,盲目上項目、鋪攤子;在農村產業發展問題整改工作中行動遲緩、弄虛作假等幾個方麵,梳理出7個典型問題表現,專項整治農村產業發展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用鐵的紀律保障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
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紀委監委聯合區農業農村局、區扶貧辦等部門,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立足於該區辣椒、烤煙等主導產業發展實際,聚焦春耕生產等,以“精準式、點穴式、全程式、銷號式”有效監督,督促各級各部門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保障群眾實現新年增收“開門紅”。桐梓縣紀委監委對閑置、浪費等未發揮效益或帶動效果不好的扶貧產業進行“大起底”,督促全麵整改,切實為鄉村振興打牢基礎。
清廉村居建設融入鄉村建設之中
“清風入槐鄉,離塵不離城。”這是四川省德陽市高槐村裏的一處宣傳標語。從一個市級貧困村到區首批“清廉村居”示範點,近年來,高槐村將清廉文化建設融入到村內管理和鄉村建設之中,打造清廉文創基地,既帶動了當地發展,也形成了良好的村風民風。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去年以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職責,嚴查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推動清廉鄉村建設。
浙江省探索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一體推進清廉機關、清廉村居、清廉企業等清廉單元的建設,浙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強化基層公權力監督為著力點,以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為重要內容,推動清廉村居建設。
其中,杭州市紀檢監察機關組織“清廉杭州法紀宣講團”深入鄉村開展宣講,實現基層公職人員廉政教育全覆蓋,推動“廉潔好家風”主題教育活動進村入戶。在該市餘杭區百丈鎮,各村社都在鎮紀委的指導下,把《清廉公約》張貼到了公開欄,便於群眾監督,一些村幹部和村民還製定了自家的《家庭公約》。湖州市整合村級“三務”公開、民生事項、工程建設、投訴舉報等功能,打造清廉鄉村監督智控平台,實行“一戶一碼”,在全市層麵基本實現村級事務掃碼公開和監督全覆蓋。
在湖北省荊州市,紀檢監察機關把維護群眾利益、淨化基層政治生態作為工作重點,糾正和查處群眾反映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一些村鎮依托“村村響”智能廣播開設清風課堂,設置“紀法微課”“家風好故事”“微腐敗曝光台”等欄目,讓清風正氣成為鄉村建設的重要一環。
寧夏銀川將2021年定為“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提升年”,把推進清廉鄉村建設納入了2021年紀檢監察機關的主要任務之中,提出要發揮鄉鎮(街道)紀(工)委職能作用,推動村務監督委員會規範化建設,建立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不斷完善基層監督體係,指導開展村(社區)集體“三資”提級監督試點,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村務公開力度,打造一批“清廉鄉村”,不斷推動全麵從嚴治黨在基層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