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完成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兜底等政策落實;發展近4萬個扶貧種養產業項目,22193名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92個省定貧困村、20242戶6656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達到出列和退出標準。2020年,五華縣作為梅州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交上了一份份量十足的脫貧答卷。
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需要聚焦聚力,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這其中,紀律保障是重要一環。五華全縣貧困人口基數大,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沒有退路,是“硬仗中的硬仗”。
如何以清廉作風和“硬核”監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兌現軍令狀,是一項極其重大、極為嚴肅的政治任務,也是對紀檢監察係統的一次大考。
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五華縣紀委監委聯合各鎮紀委,盡銳出戰,統籌用好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和巡察監督,點準穴位,靶向監督,從嚴監管,持續發力護航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以督促改 推動扶貧政策落地落實
“以前我家喝的是3塊錢一方外麵接來的自來水,有時爆水管,就喝不上水。後來村裏新建了水塔,我換成村裏的水,一方隻要1塊3,不僅方便,還省了一大半呢。”橫陂鎮葉湖村脫貧戶賴姨笑眯了眼,說起自家的變化。
2016年底,橫陂鎮紀委在日常走訪中,接到多位農戶反映,稱其家存在日常飲用水水質差的問題。“我們與該村幫扶工作隊長了解後,發現部分村民雖然接通了自來水,但由於水管年久失修,供水不穩定等,村民安全飲水成為難題。”橫陂鎮紀委書記宋柏強跟記者介紹道。
鎮紀委隨即督促該工作隊盡快著手解決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戶早日喝上安全、放心水。2017年8月,葉湖村幫扶單位梅州市公安局通過籌集資金30萬元,在村裏修繕水井、新建水塔、更換水管,解決了203戶農戶的安全飲水問題。
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是實現脫貧攻堅“兩不愁”目標的重點工作,是脫貧摘帽的一項硬指標,也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紀檢監察機關作為政治機關,監督保障黨的政策落地落實是義不容辭的職責。
2020年上半年,針對龍村鎮留佘村、洞口村、大梧村、湖中村,轉水鎮五星村等省定貧困村因集中飲水工程未按時完工造成未能按時出列,縣鎮兩級紀委及時了解情況,並對相關村的黨支部書記和第一書記進行談話提醒,督促鎮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村克服困難,推動集中飲水工程早日完工,解決群眾安全飲水困難。
“縣紀檢監察機關通過打出專項檢查、入戶核查‘回頭看’、抽查暗訪、督辦直查、掛牌督戰、約談提醒以及開展扶貧領域專項巡察等一套‘組合拳’,精準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推動脫貧攻堅責任層層落實到位。”五華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鍾湘衡介紹。
截至目前,五華全縣紀檢監察係統對446個村(社區)共17186戶開展了入戶核查“回頭看”29437次,發現問題364個,已整改363個;收繳違規資金94.2萬元,有效推動扶貧政策落細落地,真正惠及民生。
從嚴執紀 持續開展扶貧領域問題專項治理
“沒有想到這麼久的事情還是會被倒查出來......”
2015年,時任龍村鎮宮前村支部委員兼村委副主任鄒某泉在協助該鎮人民政府落實危房改造工作中弄虛作假,通知自己的連襟利用其兄的名義,違規向上級申請危房改造補助,並於當年建成後通過驗收,造成國家財產損失1.85萬元。2019年9月,龍村鎮紀委給予鄒某泉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扶貧工作項目多、資金體量大,容易滋生腐敗問題。開展扶貧領域問題專項治理以來,五華縣紀委監委通過建立分析研判、線索收集、縣鎮協同辦案三項製度,定期分析研判動態、研究部署任務、明確工作重點。
重點對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實行領導包案和掛牌督辦,深入整治脫貧攻堅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集中力量嚴肅查處基層幹部貪汙挪用、虛報冒領、優親厚友、雁過拔毛、吃拿卡要和涉黑涉惡與扶貧領域腐敗問題深度交織的違紀違法行為,確保快查快辦,從嚴查處,堅決斬斷伸向扶貧領域的“黑手”。
據統計,至目前,五華縣紀委監委共受理了扶貧領域問題線索622件,辦結610件,立案270件,結案270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70人,挽回經濟損失245萬元。
懲處不是目的,預防才是初衷。作為梅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如何預防扶貧領域違紀違法問題的發生是五華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課題。
“我們鎮運用各村微信群,定期對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及‘微腐敗’典型案例進行通報,有力震懾基層黨員幹部,不斷築牢廉政防腐牆。”轉水鎮紀委書記鄧文斌介紹,該鎮除了運用多種形式開展廉政提醒談話,切實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教育警醒外,還依托鎮村幹部大會、每月扶貧例會、鎮村微信群等,通報“每月一案例”,做到警示在先、預防在先、挺紀在先。
目前,每月通報一案例的做法已在五華各鎮全麵鋪開。“通過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這些年龍村鎮查處的扶貧領域違紀違法案多是發生在2016年以前的,可以明顯感受到風氣好轉。”龍村鎮紀委副書記魏裕總結道。
用心幫扶 把黨的溫暖送到貧困戶心坎
“感謝張組長,要不是你,這路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通,更不用說水泥路了。”棉洋鎮群星村地處五華縣南部山區,該村共有814戶3230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0戶353人。出行難曾一度困擾著該村塘口片寨心裏的20多戶農戶100多人。
“以前這裏根本沒路走,回自己家還要繞道別人屋後”。變化始於2016年,五華縣紀委監委掛鉤幫扶群星村,該委幹部張培強作為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走村入戶時,多名群眾反映了這一問題。
“老鄉,你們放心,我們一定盡全力解決這事兒。”張培強口頭應了下來,可實際工作做起來,卻沒想象得那麼簡單。要打通這條路,得協調約十家農戶把自家的地讓出來,這在人多地少的群星村,阻力大小自然不言而喻。
張培強與駐村工作組深入到這些農戶家中,講協調方案、講通路好處,磨破嘴皮子,踩壞鞋幫子,最終征得了大家夥的一致同意。
“光做群眾工作就做了半年”。張培強說,自己駐村5年,早已把群眾事當成自家事。
為爭取早日通行,該縣紀委監委還協調解決資金難題,目前,路麵已完成硬化工程。
路通了,群眾的幸福洋溢於表:“不要說行人,這下開車到家門口都沒問題了”。
開展掛鉤幫扶以來,五華縣紀委監委認真貫徹精準扶貧要求,扛起責任勇擔當,傾注真情用心幫,深入一線用力扶,全力投入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脫貧戶劉伯就是受益者之一。幾年前,劉伯為生活愁白了頭。妻子臥病在床;孩子考上了大學,看著貧寒的家境,正準備輟學。“駐村工作組了解到我家情況後,就幫我的兩個孩子申請了助學幫扶。感謝黨和政府,現在我的孩子都畢業了,也找到了不錯的工作。”劉伯說,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他還種上了茶葉、賣起了家鄉特產,家裏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了。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接下來,五華縣紀檢監察係統將繼續加大監督力度,把穩定提升脫貧成效作為下一步監督檢查的重心,切實做到投入不減、項目不少、政策不變、幫扶不撤,用鐵的紀律和嚴的作風鞏固和保障脫貧攻堅成果。”五華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鍾湘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