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紀委監委聚焦脫貧攻堅,持續抓好扶貧政策落實、“四不摘”等工作落實的監督。圖為協作區專班幹部正在向村民了解秋冬設施農業大棚種植及地力補貼領取情況。(和田縣紀委監委供圖)
隨著貴州省宣布剩餘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摘帽不是終點,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圍繞“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精準監督,緊盯重點對象、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放鬆監管,不降低要求,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質量。
緊盯責任落實,紮緊製度籠子,防止思想歇歇腳
針對摘帽後存在的過關思想、鬆勁情緒,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抓好“監督的再監督”,著力解決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的問題,保障各項政策高效落實,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11月16日,在雲南省政府批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福貢縣、蘭坪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後的第3天,一場嚴肅的約談會在州紀委監委舉行。
“通過對全州扶貧領域案件查辦情況的分析,我們發現少數行業扶貧部門在項目資金監管環節失責缺位,不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存在管理漏洞、製度空隙、監督盲區。”州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開門見山,參會的11個州級行業扶貧部門主要負責人和有關派駐紀檢監察組負責人表情凝重。
作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怒江州在脫貧攻堅戰中,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隨著雲南省貧困縣全部清零,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提高脫貧質量,堅決防止脫貧人口返貧和“邊緣人口”掉隊,是當地紀檢監察機關麵臨的新任務。怒江州紀委監委督促各級各部門履行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堅持一線調研、一線督戰、一線推動,實現精準預警、精準監督。
一邊堅持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一邊采取“對黨忠誠、履職盡責、攻堅克難”廉政談話,推行扶貧領域“三公開”製度等措施,推動以案促改。怒江州紀委監委督促指導州農業農村局出台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項目管理實施辦法,通過建章立製源頭防範、全程監管。
在壓實行業扶貧部門監管責任的同時,全州紀檢監察機關組織工作力量,把立足點放到“戶”,對履職不到位、落實有偏差、群眾反映強烈的,由紀委監委領導掛牌督辦。前不久,在福貢縣城江西易地搬遷點,部分搬遷群眾向州紀委監委派駐州委辦公室紀檢監察組組長熊國勝反映,自搬遷之後就沒有領到低保金。熊國勝將問題反饋到福貢縣易地搬遷指揮部和福貢縣紀委監委。福貢縣紀委監委對負有責任的縣民政局給予通報問責,對其黨組負責人誡勉談話,並責成民政部門加快開展低保對象排查工作,及時錄入新增低保對象數據並發放低保金。
摘帽不是收官。監督保障“四不摘”真正落地,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是民生工程,也是政治任務。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緊盯責任落實情況,創新各種方式,在抓主責監督上下功夫,推動“四不摘”要求落到實處。
近日,重慶市開州區紀委監委對全區脫貧攻堅“四不摘”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督導。在天和鎮銀峰村貧困戶石能山家中,督查組工作人員發現他家《明白卡》上的人員信息和實際居住信息不完全相符。對此,督查組工作人員找到駐村工作隊隊長鄧長軍了解情況。
“脫貧攻堅普查工作結束後,我們入戶確實比較少,對貧困戶家中人員變動情況掌握不準確,《明白卡》更新也不夠及時。”鄧長軍麵露愧色。
“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收官決戰階段,但還遠沒到鬆勁歇氣的時候!”督查組同時要求其所在的天和鎮舉一反三,排查類似問題,落實整改。
今年以來,開州區紀委監委成立5個督查組,每月不打招呼直奔一線對全區各類問題整改及“四不摘”落實情況進行察訪和全覆蓋調研督導,發現幫扶責任不落實等“四不摘”相關問題17個,全部限期督促整改。
圍繞重點領域,堅持問題導向,保證脫貧不返貧
脫貧攻堅過渡期的重點是鞏固脫貧成果。針對政策的適當調整,各地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發展能力相對不足的地方,監督檢查幫扶政策的連續性、鞏固措施的持續性,帶給脫貧戶造血功能的穩定性、內生動力的強韌性。
“現在養兔子的效益越來越好,每個月能掙不少錢。我的公益性崗位合同快到期了,村裏前兩天又通知我續簽合同呢。”12月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縣英阿瓦提鄉明園村村民薩塔爾·沙地爾開心地和督查組工作人員說道。連日來,和田地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多種方式,圍繞“四不摘”要求落實情況開展督導檢查。
11月1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宣布,和田地區所轄七縣一市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和田地區是新疆脫貧攻堅主戰場,對紀檢監察機關來說,監督保障‘四不摘’真正落地,必須抓緊抓好。”和田地區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當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對健全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製度機製情況的監督檢查;緊盯項目效益發揮,加強對扶貧資產管理尤其是涉農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情況的監督,做到情況早發現、問題早整改,確保扶貧項目資金持續發揮效益;圍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等各項工作,對鞏固脫貧成果和促進擴大就業加強監督,解決好脫貧群眾防返貧、有就業、能致富的問題,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推動經濟發展、民生改善。
和田市地處偏遠,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弱。當地紀委監委組成專項督導檢查組,把6099名結對幫扶幹部、997名扶貧突擊隊員、151名第一書記幫扶措施落實情況作為監督檢查重點,采取“電話詢問+實地印證”等方式對黨員幹部落實包聯責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督促主動作為,壓實幫扶責任,堅決防止返貧和新的致貧。
“雖然我家去年就實現了脫貧,但結對幫扶幹部還是隔三差五到家裏來幫我想辦法增收。這不,別的村今年養兔收益不錯,幫扶幹部又幫我修起了棚圈,教我養兔子呢。”麵對督查組的詢問,和田市吉亞鄉亞吐格曼村村民伊敏尼亞孜·紮克爾說道。
扶貧項目效益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關鍵。今年9月以來,和田市紀委監委對今年的105個扶貧項目進行了排查,對72個扶貧項目存在的低效浪費、帶貧益貧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督促整改。
堅持問題導向,就要緊跟形勢變化、緊盯工作重點。隨著進入脫貧攻堅“過渡期”,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及時調整工作重心,把“四不摘”監督重點逐漸轉到鞏固脫貧成果上,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出台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的措施。
四川省瀘州市紀委監委組織工作人員駐點下沉3個月,到合江、敘永、古藺3個已摘帽貧困縣。在敘永縣馬嶺鎮,工作人員發現,鎮衛生院能辦理的慢性病認定種類有限,一些剛脫貧的貧困戶因路遠不願再去辦理。下沉工作組將問題反饋到相關部門,要求盡快落實督促整改。很快,該縣衛健局、醫保局“送醫下鄉”赴鄉鎮一線進行慢性病備案,有效杜絕了因病返貧。
在重慶市豐都縣,當地紀委監委構建縣紀委監委、鄉鎮紀委、村級監察監督員三級監測機製,將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納入監測範圍,對其住房、就醫、教育、就業等情況進行監測。該縣紀委監委成立3個檢查組,通過監督檢查、入戶回訪,督促有關鄉鎮、幫扶部門和幫扶責任人及時研究措施,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幫扶,以有力監督促脫貧防返貧。
加強部門協作,落實聯動機製,確保政策不脫節
“四不摘”涉及眾多地方和部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責任真空,就會在鞏固脫貧成果時後繼乏力。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抓好巡視巡察、派駐監督、執紀監督、審查調查及信訪舉報監督等力量的分工協作,做到信息互聯互通、監督同向發力。
“脫貧後幫扶幹部還經常入戶嗎?你現在發展什麼產業?相關產業獎補是否到位?”近日,貴州省畢節市百裏杜鵑管理區紀檢監察工委監督檢查專班在開展“四不摘”監督檢查時,向群眾了解相關情況。
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摘帽。如何更好落實對“四不摘”監督的有形覆蓋和無形覆蓋,貴州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探索方式方法。
“打出‘聯動協作、專班作戰、追責問責’組合拳,通過靶向精準發力、重拳懲治等舉措開展跟蹤督導。”該區紀檢監察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脫貧工作涉及領域廣、範圍大,僅憑單一部門力量難以取得全麵覆蓋。在開展監督檢查前,紀檢監察工委強化與扶貧辦、財政局等部門聯係,全麵收集資料,整合區、鄉兩級監督力量,由紀檢監察工委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點帶隊督導,9個鄉(區)民生監督組和213名村務(民生)監督員依據督導“衝鋒號”進村入戶走訪調查,聯係紀檢監察室對行業部門履職能力和落實政策進行“對賬檢查”,確保“四不摘”政策落地。
“聯動監督”是該區護航脫貧攻堅“四不摘”的重要手段。該區通過成立“監督檢查專班”,圍繞扶貧和民生領域專項治理工作,專班作戰跟進監督,以專項監察、巡察監督等為載體,結合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聚焦易地扶貧搬遷、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項目資金和防止脫貧群眾返貧等方麵情況,對全區9個鄉(區)進行跟蹤監督,拓展延伸專項治理到村、組,嚴查脫貧攻堅中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為脫貧群眾切身利益持續“保駕護航”。
通過發揮部門協調作用、落實聯動機製,產生監督合力,這樣做的還有其他地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紀委監委結合實際,建立“片區協作”機製,按照“地域相近、力量互補、交通便捷”原則,將62個鄉鎮紀委劃分為22個協作片區,統籌整合現有力量和資源,破解了基層監督力量不足的困局。涇源縣紀委副書記金正強說:“片區協作機製,整合了基層辦案力量,發揮了監督最大效能,達到了以案代訓的目的。”
為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成案率不高、案件定性不準等難題,固原市建立交叉監督、交叉審查、交叉審理“三交叉”機製,對脫貧攻堅中責任落實、製度執行、作風建設等情況實行異地交叉監督,對群眾反映強烈案件實行異地交叉審查、異地交叉審理。專項治理以來,市紀委監委組織開展交叉監督38次,發現並整改問題216個;對54件重點案件進行了交叉審查,立案率100%。
“創新監督方式,整合監督力量,聚指成拳,同向發力,提升了治理效能。”固原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納冰說,實踐證明,不論是固原的“片區協作+三交叉”監督執紀機製,還是其他地區的巡視巡察、派駐監督、執紀監督、審查調查及信訪舉報監督的分工協作,都體現了各監督力量的協調連接,做到信息互通、各種監督融通,保證“四不摘”監督效果不斷鞏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