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一線監督小微權力
發布時間:2020-11-1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瀏覽次數:826   字號:

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將“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今年重要任務。各地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全會部署,進一步聚焦重點,精準監督,統籌兼顧,更加突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保障惠民富民、共同富裕政策落實。


1、深入基層一線大走訪 持續正風肅紀


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就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農村基層、田間地頭,傾聽群眾反映與呼聲,摸清真實情況,把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作為重中之重。


“老張,村裏通知領錢,快去吧。”江蘇省東台市富安鎮沙港村村民徐廣誌手裏拿著剛領到的補貼款笑嗬嗬地說。


“馬上就去。前兩年村裏把我們的秸稈還田補貼款截留了,說是放在賬上化債,一直沒發,七隊王大爹向走訪幹部反映情況後,書記、主任和會計全被處分了。”


徐廣誌等村民如願拿到了補貼款,正得益於江蘇省鹽城市開展的“正風肅紀”係列行動。


為深入了解基層現狀,傾聽群眾呼聲,鹽城市紀委監委持續深化“正風肅紀鎮村行”專項行動,組織全市紀檢監察幹部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正風肅紀大走訪”,並根據走訪發現問題“表象在基層、根子在機關”的特點,一體推進“正風肅紀看機關”專項行動。


“2017年至今,全市共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959起、處理1708人,其中末次違紀行為發生在2017、2018、2019年的分別占43.7%、35.4%、12.6%,呈逐年下降趨勢;今年以來,‘零違紀’村占比達96%,比2017年提高11個百分點。”通過專項治理,該市農村基層政治生態逐年向好,基層黨員幹部違紀問題數逐年遞減,群眾滿意度逐年提升。


“我的問題是市紀委在走訪時發現的。前年,為了完成200萬元的協護稅任務,我們花5000元請代理公司注冊了10家企業,後來又花4000元請谘詢公司完成全民創業任務,但實際上都沒啟用。就這個事,市紀委領導當時便跟我談心了,幫助我很快認識到錯誤,後來鎮紀委對我進行了誡勉談話。”建湖縣近湖街道唐東村支部書記趙達安誠懇地說,“現在懂了,那時就是在搞形式主義,白白浪費了公家的錢,好在早早被發現,不然往後還這樣,後果就會很嚴重,感謝組織及時教育挽救了我。”


該市在“正風肅紀鎮村行”專項行動中,持續推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整治,重點整治鎮村幹部在聯係服務群眾、服務企業、執行工作紀律等方麵存在的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假公濟私等突出問題。2018年以來,共查辦相關案件105起、處理163人。


“唐會計,我上個月來村裏兩趟都沒找到你,想請你幫我查查今年做了多少次雜工?能攤多少錢?”射陽縣特庸鎮紅旗村村民陳克勇著急地說。


“不好意思,陳老爹,讓你白跑了。之前我到鎮裏報賬,鎮長在縣裏開會,也是跑了三趟才簽上字。不過,今後不用跑了,在手機‘小微權力智慧監管’APP上就能請鎮長審批報賬了。”


“看,你今年做雜工8次,共計1560元。”隨後,唐會計帶著陳克勇來到大廳,教他如何查詢雜工情況。“縣裏幫我們裝了個查詢係統,在這個屏幕上點擊就能查看全村的雜工情況,還有村裏的‘一事一議’、貧困戶等情況,方便得很。”


近年來,鹽城市紀委監委以正風肅紀為載體,集中整治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鹽城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小紅介紹:“接下來,我們將堅持以點帶麵思路,選擇‘小切口’,以一領域一專項、一地域一方案持續強化問題整治。同時,更加注重係統治理和常態長效,以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來指導實踐,通過智能化應用、流程化管理和貫通式監督,不斷強化對基層小微權力的監督製約,建立完善權力監督體係,實現標本兼治。”


2、清單化管理小微權力 有的放矢施治


基層小微權力運行不規範、缺乏有效監督,是導致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易發多發的原因之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小微權力運行中的廉政風險點,列出小微權力清單,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為小微權力戴上緊箍。


“多虧了村紀檢委員烏木爾別克大叔,讓‘豆腐渣’工程變成了合格工程,農田也都順利澆上水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杜來提鄉喀拉塔勒村村民馬青江激動地說。


今年4月,喀拉塔勒村申請6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實施了1.8公裏防滲渠工程。但施工方偷工減料、技術不達標,工程尚未竣工,渠道表麵就出現了多處裂縫,村民們多次到村委會反映。


村紀檢委員烏木爾別克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一邊做好群眾工作,一邊把問題通過鄉紀委反映到了縣紀委監委。經過核實,該工程存在著嚴重質量問題,縣紀委監委立即約談了主管部門負責人,責令施工方馬上返工整改。


老百姓得知渠道質量問題解決之後,紛紛稱讚紀檢委員為村裏辦了大好事。點讚的背後,是群眾對小微權力監督的認可。


群眾有反映,幹部有行動。布爾津縣在全縣66個村設立紀檢監察工作站,解決了全縣257名“兩員”(村紀檢委員和村監察信息員)沒有商事議事場所的問題,並探索施行“周一監察信息員接待日”製度,已現場收集問題線索26條。


去年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067個派出鄉鎮(街道)監察辦公室全部掛牌成立,這是自治區紀委監委不斷探索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統一推進縣級監委派出機構改革的生動實踐。


對於哪一級該配多少人、配備什麼樣的人,自治區紀委監委有明確規定:每個鄉鎮(街道)配備3至5名專職紀檢監察幹部,每個村(社區)黨支部配備1名紀檢委員,每個村(社區)至少配備3名監察信息員。


阿勒泰地區紀委監委盯住“縣裏的權、鄉裏的情、村裏這個點”,著力健全基層幹部小微權力監督體係。


該地區紀委監委先後製定《推進村(社區)小微權力規範運行的工作方案》及11項配套措施,列出重大決策、日常管理、便民服務3大方麵16類72項小微權力事項,實現監督事項精準。目前,全地區603個村(社區)已編製完成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同時為1.8萬餘名鄉村紀檢監察對象建立“政治生態信息冊”,讓監督有的放矢。


今年以來,阿勒泰地區紀委監委強化對村(社區)“兩員”管理和激勵,製定打造小微權力監督升級版9項具體措施,建立地縣鄉紀委三級班子成員分別聯係縣市、鄉鎮、村(社區)工作機製,推動縣市、鄉鎮及村級“兩員”強化基層監督。


“多虧了上次村紀檢委員及時‘叫停’了會議,讓我們嚴格按照規範程序重新召開村民大會,否則我們就犯了程序上的錯誤。”吉木乃縣托斯特鄉托斯特村黨支部書記衛翔提起那次會議,就覺得慶幸。


原來,托斯特村通過“四議兩公開”討論研究21萬元村集體收入用途時,村紀檢委員發現報賬員以代簽方式偽造會議簽到表,實到人數達不到應到會人數的三分之二,於是緊急“叫停”了會議,並及時向鄉紀委進行報告。


鄉紀委要求村委會嚴格按照程序重新開會討論研究,並采取“交叉監督”的方式,委派鄰村紀檢委員對會議全過程進行監督,確保會議程序符合規定。


據悉,自2019年阿勒泰地區推行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以來,全地區共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801件,基層“微腐敗”得到有效治理,損害群眾利益行為滋生蔓延的勢頭得到有效遏製。


3、建立紀檢監察協作區 破解監督難題


麵對監督力量薄弱、熟人社會監督難等問題,需要創新方式,在更大範圍內整合運用監督力量。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探索建立紀檢監察協作區,攥指成拳,形成合力,破解基層監督難題。


“村裏抽水管道嚴重老化,我們家地勢高,水流小,有時還沒水,啥都幹不了。”近幾年來,打水成了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山城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金鵬夫的煩心事。


這個情況,金鵬夫一家曾在7個月內先後向村民組長、自來水管理員白金龍反映了4次,希望能盡快維修。可是白金龍卻置之不理,既沒組織村裏檢修,也沒向鎮裏反映。日子一天天過去,金鵬夫越來越無奈:“說了好幾次也沒動靜,也就不抱希望了。”


金鵬夫的“不抱希望”,折射出幾年前當地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困境:一方麵,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問題多;另一方麵,基層監督缺位,鄉鎮紀委普遍辦案數量少,有的鄉鎮甚至“零辦案”。


兩年多來,聚焦打通全麵從嚴治黨“最後一公裏”,遼寧省紀委監委實施改革機構設置、培訓模式、監督方法、辦案機製、措施保障“五項改革”,扭轉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乏力局麵,讓群眾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


遼寧省紀委監委要求,按照就近就便、優勢互補原則,各級紀委班子成員牽頭負責,相關紀檢監察室對口聯係,整合3至5個鄉鎮街道紀委組成一個紀檢監察協作區,統籌使用工作力量,交叉進行專項檢查,合力攻堅重點案件。


金鵬夫一家用水難問題的轉機始於去年7月。山城子村正風肅紀監督員孫勝昌在涉農資金、涉農項目問題大排查大起底專項治理中,走訪貧困戶,得知此事後立即將線索上報協作區。


本溪縣紀檢監察第一協作區一邊督促相關部門立即解決百姓飲水問題,沒多久就修複了抽水管道;一邊調查核實村幹部不作為問題,給予了白金龍黨內警告處分。


“這次真把困難解決了!”金鵬夫沒想到他家用水難的問題能成為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線索,更沒想到這件事能被紀檢監察協作區發現、重視。用水不再難,金鵬夫一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如今已順利脫貧。


配齊專職紀委書記、專職紀檢監察工作人員等“兩專三兼”和村級正風肅紀監督員,補強了基層執紀力量,而協作區也讓這些力量攥指成拳。


“出台紀檢監察‘融合型協作區’指導意見,破解熟人辦案難題的同時,不斷整合工作力量,構建覆蓋縣、鄉、村三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紀檢監察監督體係。”本溪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白英介紹,每個協作區由縣紀委監委1名班子成員牽頭分管、聯係紀檢監察室對口指導,1個派駐紀檢監察組和2至4個鄉鎮街道紀(工)委聯動協作,並在每個村(社區)設立2名正風肅紀監督員。


協作區建立後,鄉鎮街道紀(工)委發現或收到的問題線索統一報送縣紀委監委信訪室,由信訪室統一分析研判,經縣紀委監委分管領導審核後,縣紀委監委主要領導簽批轉辦。這種模式,改變了以往工作中問題線索易流失、處置不到位等局麵。


“高官鎮鬆樹台村村集體賬目不公開,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此前,本溪縣第二紀檢監察協作區根據線索處置機製,將該案件交由協作區內其他紀檢監察人員辦理。


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調查人員發現鬆樹台村原黨支部書記高某與村委會原主任李某、報賬員鄧某設立“賬外賬”,將鬆樹台鐵礦支付給村集體的199萬元在賬外支付。同時,還發現高某存在侵占退耕還林款等問題線索。


麵對複雜案件,本溪縣紀委監委全麵整合辦案資源,積極協調紀檢監察室聯合協作區組成聯合調查組。21天協同聯動,案件查實,3名涉案人員被移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並依法判決,13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挽回經濟損失27萬餘元。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