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9月底,‘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資金全部到位,項目全麵開工,完工率達98%,群眾出行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老大難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國務院扶貧辦考核評估司司長楊煉談到,在速度與質量雙提升的背後,體現了脫貧攻堅戰的過硬作風。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莊嚴承諾。堅決落實中央部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持續深入整治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肅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做表麵文章、喊口號不落實等問題,確保脫貧攻堅成色更足、質量更高,真正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
在緊盯難題中“準確畫像”:讓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曝光現形
萬事開頭難。
2017年,全國約有100個貧困縣申請脫貧摘帽。就在大家為這樣的成績振奮的時候,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18年初公布的一則通報引起廣泛關注。通報指出,河北省張家口市及蔚縣、康保縣扶貧領域存在突出問題,推動脫貧攻堅工作不力,對扶貧項目實施、扶貧資金使用和管理、脫貧目標任務完成等工作的督促、檢查和監督工作不到位。值得警惕的是,這樣的典型絕非個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圖什市扶貧辦對扶貧項目審核不嚴、管理混亂,導致2017年37個項目未能按時開工,38個項目未按期完工;寧夏西吉縣一度有2億餘元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浪費,上級多次督辦,西吉縣委卻敷衍塞責……諸多案例表明,當時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在全國多地都存在。
問題值得警醒,查處卻非易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介紹,2016年4月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座談會召開以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大整治力度,嚴肅查處了一批腐敗問題,但查處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卻相對較少。究其原因,是因為與其他違紀行為相比,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不像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那樣看得到、摸得著,群眾很少直接舉報,基層紀委難以把握尺度與界限,存在發現難、認定難、取證難等難題。
問題從現實中來,答案就在實踐中找。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領導同誌堅持以上率下,直奔一線傾聽呼聲,趙樂際、楊曉渡同誌先後深入黑龍江、河南、四川、雲南、陝西、寧夏、甘肅以及大小涼山等地基層一線調研指導,其他領導同誌也帶隊到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困難矛盾集中的地方開展調研。2017年12月,中央紀委辦公廳印發《關於2018年至2020年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工作方案》。2018年初,中央紀委三次全會部署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春節假期剛過,中央紀委領導同誌就帶領黨風政風監督室同誌研究如何破題。黨風政風監督室立即組織力量,對2016年以來重點督辦的有關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同時篩選典型問題線索,開展多輪次、滾動式重點督辦。僅2018年,中央紀委就督辦3輪40個扶貧領域問題線索,涉及17個省(區、市)。
“在督辦這些問題線索時,我們始終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重中之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介紹,督辦既嚴查腐敗問題,也深挖背後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既指出地方紀委監委查辦中存在的不足,也教給補齊短板的方法。持續督辦傳遞出強烈信號,帶動省市兩級紀委監委加強對扶貧領域突出問題的督導檢查、複核複查和工作指導,推動貧困縣紀委監委把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作為專項治理的重要任務,不斷提高監督執紀質量。
在此過程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注重通過各種措施,加強對地方紀委監委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指導。比如,黨風政風監督室通過工作要點、會議、通報、電話提示等方式提出明確要求,舉辦業務培訓解答實踐難題,與“三區三州”紀委監委建立直報製度直接指導,印發簡報推廣各地好經驗好做法。公開通報曝光,就是有效做法之一。
為持續形成震懾,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開通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曝光專區,定期篩選典型案例集中通報。在對相關問題進行深查徹辦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2018年8月23日,以中央紀委名義公開通報曝光7起扶貧領域典型案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介紹,這是首次集中通報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案例,目的在於既形成有效震懾,也厘清模糊認識,指導地方紀委監委從中掌握如何認定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督辦就是指導,通報就是樣本。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迅速跟進,積極探索對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準確畫像,很多地方結合實際出台問題清單,把各類表現和具體要求、標準等一一列舉出來,抓住本質時刻防範,鎖定特點從嚴查處。隨著一個個典型問題被查處曝光,迅速在全社會形成了有力震懾。
“隨著專項治理不斷深化,查處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作風問題占比不斷上升,已占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一半以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介紹,這一數字的變化,說明扶貧領域腐敗存量明顯下降、增量得到遏製,也反映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認識越來越清晰,查處難、認定難等問題正在有效解決,發現問題和處置問題能力明顯上升。
治好“急躁”再醫“拖延”:三年持續深化中的“精準施治”
8月3日,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初評結果公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四處獲組織創新獎。堅持創新、法與時宜,正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整治脫貧攻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鮮明特色。專項治理開展以來,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既有狠勁、幹勁,也有韌勁、巧勁,各項措施始終緊跟形勢任務,真正做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裏、政治監督就跟進到哪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專項治理堅持走群眾路線,為的是及時、深入了解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施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介紹,近三年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有關部門多次組建監督檢查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對脫貧攻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找病灶”“開藥方”。
彙集各方麵調研、檢查情況,結合信訪、巡視、審計等發現的問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建立了定期專題分析研判機製,加強對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研究。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介紹,專項治理開展以來,他們密切關注有關情況,研究階段性特點及其表現,及時向委領導提出工作意見建議。“從分析情況看,脫貧攻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表現,我們據此不斷調整工作措施,明確整治重點,推動分類分級督促解決,有效遏製了問題蔓延。”
脫貧攻堅啟動之初,很多地方容易犯“急躁症”,有的違背規律、急功冒進,有的沒有達到標準就申請“摘帽”,有的“堆盆景”“刷白牆”應付檢查,有的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表格脫貧,基層幹部苦不堪言,自嘲為“表哥”“表姐”。對此,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一方麵部署加大審查調查力度,及時發現和查處“虛假式”脫貧、“算賬式”脫貧、“指標式”脫貧等問題,另一方麵著力為基層減負,削減文山會海、合並考核檢查,糾正扶貧領域問責泛化、簡單化以及問責不力、不到位等問題,保護各級幹部投身脫貧攻堅的積極性。
隨著脫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國家對貧困地區給予了大量政策、資金、項目支持,一些地方又犯了“拖延症”“疲勞症”,遲遲不願摘掉貧困“帽子”,各項脫貧攻堅措施也隨之減緩,有的出現資金閑置,有的“錦上添花”大搞形象工程,有的把項目“一批了之”、資金“一撥了之”,嚴重阻礙了脫貧攻堅的力度和進程。針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及時組織力量深入研究,對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主要表現進行梳理,歸納了5方麵16種表現,並提出具體措施。同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有關監督檢查室督促各地區以“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為契機,既緊盯重要領域或工作環節的突出問題,也瞄準本地區本部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確保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年,因為疫情等影響,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又有新的表現,搶跑衝刺心態和懈怠心態同時出現。”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介紹,一些黨員幹部本來存在工作“疲勞綜合征”,在疫情大考中被進一步“催化”,出現借疫懈怠、“等過關”等思想。問題必須重視,苗頭也要警惕。在對這些典型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的基礎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及時形成了當前及下一步監督工作重點,督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持續關注解決消極拖延、急躁蠻幹等影響脫貧攻堅質量和成色的問題,不折不扣抓好整治。
“總體看,脫貧攻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蔓延勢頭得到了有效遏製”。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介紹,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各方麵表現中,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等問題持續下降,增加基層負擔問題下降明顯,文山會海、檢查評比等明顯減少。以四川省為例,2019年該省開展“脫貧攻堅紀律作風保障年”活動,推動扶貧領域文件表冊減少56%、留痕事項減少48%。
從加大懲治力度到做好“後半篇文章”:整治作風帶來的四重成效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四川省華鎣市明月鎮竹河村農家樂、鄉村遊等扶貧增收項目共接待遊客4200餘人(次),同比增長130%。這一變化,得益於村裏重新澆築而成的4條扶貧公路。2019年底,市紀委監委收到群眾舉報,這4條扶貧路僅通車幾個月就變得坑坑窪窪。經核查發現,村主任江乾良在項目施工期間把關浮於表麵,最終導致惠及7000餘名群眾的民生工程淪為“涼心”工程。市紀委監委給予江乾良黨內警告處分,並對5名鎮(村)黨員幹部履職情況進行倒查追責,責成行業主管部門督促施工單位重新進行澆築。以案促改整治之後,今年9月中旬扶貧路驗收合格順利通車,沿線群眾出行問題得到根本改變,也為市內外遊客進村旅遊提供了極大方便。
竹河村鄉村遊的可喜變化,隻是整治脫貧攻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一個縮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介紹,通過清除脫貧攻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一攔路虎,至少發揮了四重成效。
最亮眼的成效,是有效保障了脫貧攻堅的政策落實,推動了脫真貧、真脫貧。楊煉介紹,從近幾年考核情況看,各地區對脫貧攻堅的認識在不斷深化,政策落實情況也越來越精準、到位。通過作風整治,不僅防止了虛假脫貧,也把幹部從事脫貧攻堅的手腳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桎梏、“套路”中解脫出來,都在用實幹凝聚人心、創造實績。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優化種植結構,發展務工經濟,開展技能培訓,培育特色產業,各地解開了一個個脫貧死結,找到了一條條致富門路,補齊了一塊塊發展短板,脫貧攻堅按下了快進鍵。
最直接的表現,是群眾沉甸甸的獲得感。伴隨脫貧攻堅係統工程的深入實施,不僅提高了貧困群眾的收入,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也有了可靠保障,很多基層多年積累的沉屙舊疾得到一次性解決。貴州省納雍縣李子村貧困戶熊文達,雙腿殘疾行動不便,以往殘疾證過期需更換時,麵臨縣殘聯“坐在辦公室等老百姓找上門辦業務”等局麵。不久前,縣殘聯幹部主動來到熊文達家,辦理了新的殘疾證。腳下多少泥土,心中多少感情。奮鬥在一線上的黨員幹部,滿懷對貧困群眾的關愛,變任務為責任,變壓力為動力,鍛煉了幹事創業的本領,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盡銳出戰密切了黨群血肉聯係,夯實了執政基礎。看到幹部的作風變化,很多群眾坦言:“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
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止在懲,更在於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談到,在發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後,紀檢監察機關不僅要以強有力的監督執紀問責護航脫貧攻堅,也要做好“後半篇文章”,推動堵塞製度漏洞,完善治理體係。比如重慶市雲陽縣紀委監委全麵梳理近年來437起扶貧領域案件,從中選取5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深剖細挖,督促11個部門找準病因,並開展警示教育147場次,推動問題整改。在明確權責的同時,縣紀委監委推動相關部門進一步規範項目招投標製度,建立扶貧項目“一網通”平台,讓不作為亂作為無所遁形。懲與治相結合,既搬開了壓在群眾心頭的大石頭,又聚焦建立全流程監管機製,倒逼各級各部門主動作為,有效破解了攬權卸責等頑疾。
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治理,又與鄉村振興緊密相連。楊煉談到,脫貧攻堅發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既有思想認識和政績觀問題,幹部隊伍素質能力和工作作風問題,也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薄弱的原因。經過這次整治,不僅轉變了作風,也改變了很多村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局麵。福建省寧化縣岩前村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第一書記的到來,為村支部注入新鮮血液,並為村“兩委”班子進一步明確了分工,完善了相關製度。各項工作得到統籌推進,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有人抓、有落實,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一個好支部。村黨支部成為鄉村振興火車頭,扶貧工作才會產生長久內生動力,徹底拔掉“窮根”。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收官在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誌表示,摘帽不是終點,要“持續聚焦‘四不摘’情況的落實,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麵完成”。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紀委監委聚焦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深入黃金柚產業合作社基地了解情況。吳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