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夢溪鎮高興村村民足不出戶,在湖南省“互聯網+監督”平台上就能查到社保、惠農補貼、醫療救助金等信息。依托該信息化平台,湖南省紀委監委一方麵推動省、市、縣三級各有關部門公開民生資金的撥付、發放和使用情況,另一方麵探索破解監督難、難監督問題,利用平台及時處置投訴舉報和問題線索,回應群眾關切。
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部署,建立權力運行可查詢、可追溯的反饋機製,加強信息化監督平台建設,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今年以來,各地注重發揮信息化監督平台作用,提升監督質效。
緊盯資金量大、流轉環節多、專業性強的重點領域,江蘇省南京市紀委監委推動有關職能部門高標準建設陽光惠民、醫用耗材、應急管理、汙染防治、防範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等五大信息化監管平台,在線實時監督權力運行情況。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紀委監委推動建立民生領域監督平台,讓每一筆惠民補貼都有了本“明白賬”,同時推動源頭防範,倒逼相關職能部門落實責任,對材料送審、核對檢驗等過程嚴格把關。平台運行以來,先後發現、糾正惠民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問題119個,收集意見建議197條,完善製度72項。
為常態化規範“三公”經費管理,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紀委監委推動區財政局創立“三色預警”即時監督模式,利用國庫集中支付係統和稅控係統兩大平台研判問題,如監測到違反財務管理規範的款項或出現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相關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係統將分級發出預警、及時停止支付,以信息化監督的方式確保公款支出安全、可靠。
打造信息化監督“天網”,數據的貫通融合至關重要。“貴州省扶貧民生領域大數據監督係統集納了全省扶貧民生領域的所有數據。”貴州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基於管理權限和監管職責,係統通過海量數據自動統計、比對、分析,及時篩查出異常數據,精準發現問題。係統運行以來,共發現異常數據162.7萬條,通過線下核實發現10.2萬個違規問題,立案1769件1769人,追繳資金1.43億元。
圍繞規範內部權力運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內部監督約束,提升依規依紀依法工作水平。天津市紀委監委通過建設綜合業務、綜合查詢平台,細化固化法規製度要求和各項業務流程規則,將紀檢監察業務分解為50餘個業務操作環節、100餘個數據流轉節點、140餘個文書表單。同時嚴格設置審批權限,確保線索轉辦、文書審批、措施申請等過程網上辦理、清晰留痕,全過程可監督、可約束、可追溯。
針對監察體製改革以來案件數量攀升、精準量紀要求高、統計分析耗時耗力等情況,四川省成都市紀委監委在武侯區試點研發案件審理信息化係統,打造集流程管控、文書生成、統計分析、學習培訓為一體的在線平台。“平台不僅能夠對案件辦理流程在線監控,確保手續完備,還可以通過協助生成文書報告、提供定性量紀實踐參考等方式為工作人員減負。”該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平台自去年7月試運行以來,已協助生成文書1600餘份,運用統計分析600餘次,監督處分執行、回訪教育550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