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客家曆來重視道德文化教育,在鄉村治理方麵,一直重視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但製度再嚴密,也管不住個別貪婪的心。那麼,小微腐敗怎麼防?基層反腐怎麼做?和群眾利益相關的民生問題該如何監督?這些都是基層治理長期存在的監督難點、痛點,我們開發了基層電子監督係統,將實現‘最後一米’的全方位監督!”梅州市紀委監委負責同誌如是說。
小微腐敗查處困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信息不透明,如危房改造的資金補貼是多少、五保戶獲得了多少補貼……這些在過去難以盤查的信息空白,在梅州的惠民信息平台上全部得以錄入並公開,人人可查。如此一來,暗箱操作、優親厚友的現象就被“曬”在陽光下,群眾的切身利益有了切實的保障。
梅州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家惠民利民的政策和補貼種類很多,涉及的職能部門也很多,群眾想谘詢或了解情況往往不知道找誰,自從我們督促推動搭建了這個惠民信息平台之後,有關惠民政策尤其是補貼相關的信息,全都一目了然。另外,補貼資金打到個人賬戶後還會推送相關短信,把涉及的政策也告知群眾,讓他們對相關的職能部門和具體政策心中有數。”
據了解,該惠民信息平台已覆蓋梅州8個縣區,轄區內群眾可直接在平台上對有關政策、補貼發放情況等進行查詢。一旦認為有需要反映的情況,便可通過平台提供的途徑向有關部門直接反映。
為進一步發揮該平台的作用,目前梅州市正在根據實際情況,對各縣(市、區)平台錄入信息項目、內容和要求進行統一和規範,確保信息公開及時、全麵、準確,同時形成更為完整的數據庫,以便更好地進行數據分析和比對,對擁有公權力的人員進行全方位監督,一旦出現各類資金不匹配等問題便可及時發現和處理。
發揮“村級巡察”震懾遏製治本作用
除了信息不透明之外,監督觸角難以到達群眾身邊也是基層微腐敗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對此,梅州開展了強有力的村級巡察,主動出擊、精準打擊、大力整治,震懾效果非常明顯,有效提升了基層幹部對黨紀國法的敬畏之心。
“對每個村的巡察,都會推動解決一些民生問題。像有的村一座橋幾年都修不好,我們巡察發現後,通過督促當地鎮黨委落實,三個月不到就建成了。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梅州市委巡察辦負責人告訴記者,巡察中會對發現的各類問題立查立改,小微腐敗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如有的村支書在工程發包中吃回扣、危房改造中優親厚友等,巡察發現便立即移交紀檢監察機關快速查處,形成一種“隻要做了違法的事總是要被查處”的效果。
這個任務並不輕鬆。梅州轄8個縣(市、區)、111個鎮(街)、2252個村(社區),是全省村、社區數量最多的地市,如何科學、有效地推進對村巡察全覆蓋,是梅州巡察工作麵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對村巡察開展以來,梅州堅持分類指導、因村施策,將所有村社(區)分為問題較多村、問題一般村、問題較少村三類,對經濟體量較大、矛盾較多的村(社區)進行重點巡察、提級巡察;對問題矛盾不太嚴重的村,采取“異地交叉”的方式開展巡察;對問題較少、情況較好的村(社區),采取“巡鎮帶村”“異地交叉”的方式開展巡察;對省定貧困村開展專項巡察。通過“重點巡察一批、延伸巡察一批、交叉巡察一批、專項巡察一批”,逐步實現對村巡察全覆蓋。截至今年6月底,梅州已巡察1738個村級黨組織,覆蓋率達77.2%,全麵完成349個省定貧困村巡察“回頭看”。已完成問題整改11137個,整改完成率為92.5%,製訂完善製度機製2792項,切實發揮了巡察震懾作用。
善用小微權力清單
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裏,必須善用權力清單,既要明確權力邊界,又要把清單“曬”出來。梅州市梅縣區紀委監委為此印發了《梅縣區村級“小微權力”清單》(以下簡稱清單),並向全社會公布。
清單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近年來,該區紀委監委在查信辦案、基層調研中發現村幹部年紀普遍偏大,學習能力較弱,存在憑經驗辦事、紀法意識淡薄、村務公開不夠透明等現象,這些都是導致村“兩委”幹部違紀違法案件數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針對這種情況,該區紀委監委組織黨風政風監督室、案件監督管理室、信訪室、紀檢監察室等部門對近年來查處的農村黨員違紀違法案件進行研判,梳理出村級黨員幹部違紀違法行為的典型共性問題,確定相關的11個區直職能單位,並協調19個鎮(辦事處、高管會),科學設置村級決策事項、財務事項和工程招標等30項政策流程並多次征求意見、修改完善,2018年首次正式印發。今年6月由於機構改革和職能合並、相關法律法規修訂以及對村巡察發現的新情況,區紀委監委再次對清單征求意見並修改完善。
據了解,清單印發後區紀委監委將之納入了村幹部區級培訓的內容之一。同時,把該清單印製並發放到19個鎮(辦事處、高管會)的服務大廳和各個村(居)服務平台,在村務公開欄張貼,群眾可根據清單流程圖辦理業務。每個大廳或服務平台都配備有服務人員對清單進行釋疑,方便群眾了解掌握。
根據該清單,群眾不但可了解政策,更可以對各項公權進行監督。村“兩委”的幹部通過學習提高廉政風險意識的同時,也受到了社會的監督,使基層公權力運行更為規範。據區紀委監委信訪室統計,2018年收到村“兩委”及“兩委”幹部違紀違法信訪舉報件374件,2019年收到178件,同比下降52.4%,2020年上半年則收到38件,同比下降49.3%。
特殊“派駐”員拾遺補缺
梅州市成立了一隻特殊的“派駐”隊伍——義務廉政監督員,他們都由村中直接選聘,包括人大代表、退休幹部等。
從2018年開始,梅州在全市聘用467名義務廉政監督員,對349個省定貧困村進行義務監督,進一步織密監督網。同時,通過製定廉政義務監督員工作管理規定,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升義務廉政監督員的監督能力。如大埔縣要求義務廉政監督員開展工作後要及時填寫工作日誌,如發現問題線索,要填報工作台賬報鎮紀委(一般問題線索由鎮紀委直接核實),再由鎮紀委報縣紀委彙總。縣紀委監委采取適時抽取部分問題線索進行明察暗訪方式,及時跟進相關問題線索處置情況。若義務廉政監督員直接向縣紀委監委反映問題,則由縣紀委監委按照信訪舉報受理程序,由委領導審批後轉有關部門核實。
此外,各縣區結合鎮村工作,既宣傳義務廉政監督員的重要性,提高他們在當地開展工作的威信,又借助他們與村民熟悉的便利條件,開展專項工作宣傳教育,營造良好工作氛圍。如梅江區在2019年省定貧困村巡察“回頭看”工作中,把義務廉政監督員列入巡察必談對象,通過談話,摸清省定貧困村扶貧工作廉政方麵的具體情況,提高工作成效。同時,還邀請他們參加省定貧困村巡察“回頭看”動員會、扶貧工作會議等,提升他們的影響力,共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