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善治,事善能。有效破解“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難題,是新時代全麵從嚴治黨的重大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強“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為什麼監督、監督什麼、誰來監督、怎麼監督等問題,為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級黨委(黨組)和紀委要深學透悟、真信篤行,不斷推動此項工作做深做細、取得實效。
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是由其重要地位和關鍵作用決定的
關鍵崗位要重點管理,這是重點論在幹部管理中的體現。領導幹部是治國理政的“關鍵少數”,各級領導班子“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執掌重要權力、發揮示範效應,更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在推進黨和國家事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是推動各方麵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抓手,也是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係的重要內容。我們要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重要性。
“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關鍵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早在浙江工作時就指出,“‘一把手’是黨政領導集體的‘班長’,是一個地方和部門貫徹中央大政方針、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的第一責任人。把方向、抓大事、謀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職責”,對“一把手”的重要性進行了精辟概括。權力是用來為黨和人民做事的,“一把手”掌握著重大決策、幹部選拔任用、資金管理使用等重要權力,作為抓好本地區本部門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主心骨,對中央精神認識是否到位、工作是否到位、責任是否到位,直接關係著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所在地區、部門和單位的落實情況,深刻影響著人民利益的實現維護發展程度。對於“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特殊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看得真切透徹,深刻指出“一把手是關鍵。一把手以身作則並有力推動班子切實貫徹中央精神很重要”“主要領導幹部也就是‘一把手’,把該負的責任負起來了,把自身管好了,很多事就好辦多了”。
“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是影響本地區本部門政治生態的關鍵因素。“我們查處的腐敗分子中,方方麵麵的一把手比例不低。這說明,對一把手的監督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對“一把手”監督現狀有著清醒認識。權力是柄雙刃劍,可以用之成就事業,造福一方;也可以腐蝕人,使人迷失自我、墮入深淵。“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執掌重權,一旦監督缺位、乏力,最容易被權力反噬。曆數十八大以來查處的領導幹部,蘇榮、周本順、秦光榮、胡懷邦……這些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問題大多發生在擔任“一把手”期間。而“一把手”一旦違紀違法,最易產生催化、連鎖反應,甚至造成區域性、係統性、塌方式腐敗。如白恩培在雲南主政10年,結交了一批老板,帶壞了一批幹部;黃興國封官許願、任人唯親,造成圈子文化在天津盛行……總書記對這些現象作出深刻總結,指出一些高級幹部發生的問題往往是所在地方和單位各種問題滋生蔓延的主要導因。政治生態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複就要付出很大代價。前車之鑒,引人警醒。
盯住“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是使監督體係發揮作用、有效運轉的關鍵環節。抓“牛鼻子”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項工作要抓出成效,就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係,核心是加強對權力的製約與監督。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實現全覆蓋,是管黨治黨全麵從嚴的重要體現。但全覆蓋並不等於沒有重點、平均用力,同樣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抓住關鍵人,重點督促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和領導班子自覺接受監督、帶頭開展監督,達到綱舉目張效果,帶動和促進整個監督體係更加嚴密、更加有效運轉。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指出,要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落實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把政治生態建設作為基礎性、經常性工作,實現正氣充盈、政治清明。圖為7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同居民趙興福一家嘮家常。
以有力監督促使“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正確履職、秉公用權
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全黨同誌要時刻牢記,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黨和人民做事的”。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進行監督,也正是為了確保權力在正確的軌道運行,真正用來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造福。
要督促“一把手”和領導班子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指出“保證全黨令行禁止,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係,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還特別對“關鍵少數”尤其是領導班子在令行禁止方麵提出要求。主要有:緊盯樹立“四個意識”情況,看是否自覺在大局下想問題、做工作;緊盯嚴守政治紀律情況,看在重大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麵前有無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自覺維護中央權威;緊盯對黨中央決策部署情況,看是否堅定堅決、不折不扣、落實落細,有無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當前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的背景下,通過緊盯“兩個維護”,加強政治監督,確保各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全黨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和強大的戰鬥力,顯得尤為重要。
要督促“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198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任職期間就指出,各級黨委決不可把黨風、黨紀問題僅僅委托給某幾個人就算了。2016年,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指出,黨內監督是全黨的任務,第一位的是黨委監督。總書記明確要求,黨委(黨組)要負好主體責任,書記要負好第一責任人責任。對黨委管黨治黨責任加強監督,就是要看有無強化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有無領導和支持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問題;有無選好用好管好幹部,防止出現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無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一把手”有無管好班子,帶好隊伍,管好自己,當好廉潔從政的表率。總書記還對“一把手”提出特別要求,“既要掛帥又要出征,對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種好自己的責任田。
要督促“一把手”和領導班子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一把手”往往集人事權、財權、事權於一身,在用人、決策、分配使用資源等方麵具有絕對話語權和最終決策權,很容易形成“一言堂、一支筆、一句話”的“一霸手”局麵。確保權力不被濫用,必須緊盯“一把手”手中的這些重要權力。在行使決策權上,緊盯有無拍腦袋決策、盲目決策,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隻管眼前、不顧長遠;有無習慣於逢事先定調,獨斷專行,搞“一言堂”,把所管領域變成“水潑不進、針紮不進”的“獨立王國”。在行使用人權上,緊盯有無任人唯親、任人唯利以及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有無使用幹部不按規定向中央報告,搞小山頭、小團夥、小圈子。在分配資源上,有無明顯傾斜、喜好,有無優親厚友,謀取私利……通過梳理緊盯公權力運行各個環節,消除權力監督的真空地帶,壓縮權力行使的任性空間,把關鍵人的關鍵處、關鍵事、關鍵時管住管好。
貫通黨委全麵監督和紀委專責監督形成監督合力
明確了為什麼監督、監督什麼,對於誰來監督、如何監督“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也作出清晰指引,教給有效的方法。
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監督。“要強化監督,著力改進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行使權力的監督,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監督”,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專門作出強調。對於加強班子內部監督,應把已形成的有效管用的製度用足用好,如認真貫徹民主集中製、完善領導班子議事製度、注重發揮組織生活的教育管理監督作用等。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對堅持民主集中製進行了多次強調,將其放在了“強化黨內監督的核心”的重要程度。對於“一把手”,總書記強調,要帶頭執行民主集中製,不把“班長”當成“家長”,特別是涉及資金、項目、用人等重大問題,要經過集體研究,不搞個人專權。班子成員要自覺接受書記的監督,並通過民主集中製來監督書記和班子其他成員。班子內部要形成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濃鬱氛圍,互相之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互相監督、提醒、幫助。對於貫徹執行民主集中製不力、發生重大偏差和失誤的班子和個人,要追究責任。
加強上級對下級尤其是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嚴是愛,鬆是害。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上級對下級尤其是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最管用、最有效”。這一判斷來自於對現實情況的深刻洞察。從實踐來看,上級“一把手”的評價、看法、意見,對下級“一把手”有著重要影響;下級“一把手”也十分在乎上級“一把手”的評價。各級黨組織要多設置一些監督“探頭”,注意從多渠道發現問題線索,將“一把手”置身於黨組織、黨員、群眾監督之下。而上級“一把手”尤其要多了解下級“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況,多跟下級“一把手”談心談話,既有利於掌握監督情況,同時對下級“一把手”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提醒、一種威懾。
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專責監督作用,加強對同級和下級黨委“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係中,紀委是專責監督。總書記要求,“上級紀委要把下級一把手納入監督重點,發現問題線索及時處置”;強調“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要加強對地市黨政一把手的關注和了解,督促省委加強管理和監督”“巡視工作要向地市縣一級延伸,盯住一把手,使他們自進入主要領導幹部行列起就受到嚴格管理監督”。對於上級紀委加強對下級紀委的監督,總書記要求,對下級紀委不向上級紀委報告問題線索和案件查處情況的,必須嚴肅問責,推動紀委雙重領導體製落到實處。對破解同級監督難題,總書記也支出實招,要求同級紀委定期將同級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一把手”落實主體責任、執行民主集中製、廉潔自律等情況向上級紀委報告;建立領導幹部插手重大事項記錄製度,對違規過問下級有關事項如實登記和問責。同時,要做到平時掌握了對下級“一把手”的反映,及時報告同級黨委書記,推動黨委書記落實監督的主體責任,將兩個責任上下貫通、層層壓實,形成合力。
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必須處理好監督和支持的關係。紀委開展監督,不是把監督對象變成對手,而是既監督、又支持其做好工作。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進行有力有效的監督,應著力推動他們對標中央、糾正偏差;通過旗幟鮮明的支持,為其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行動撐腰鼓勁、增強底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讓他們感受到,監督是為了愛護幹部、是為了促進工作,對監督工作才會從內心給予大力支持。各級領導班子和“一把手”自身也應自覺接受監督,主動開展監督,在接受黨和人民監督方麵作出表率,真正做到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