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主力軍,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係的重要一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把監督落實到基層,把責任壓實到基層,以精準監督夯實基層基礎,推動基層黨組織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
“公平又公正,沒有拉票賄選,也沒有參選人當選後大擺酒席宴請村民的情況發生。”近日,說起村“兩委”換屆選舉的變化,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蕭崗村91歲老黨員湯桂勳連連稱讚。湯桂勳經曆過村裏多次換屆選舉,老黨員肯定的背後是白雲區村社黨組織由亂到治的探索。
據統計,近幾年廣州市白雲區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群眾信訪舉報中,反映村社幹部的信訪件占全區信訪總量約40%,立案查處的村社黨員幹部占全區立案總數約50%。自2017年以來,先後有33個村社黨組織(占比19.9%)被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進行重點整治。數字凸顯白雲區基層治理麵臨的難題。
白雲區委、區紀委監委深入調研後認為,村社治理出現這些問題,病灶主要發生在村社黨組織特別是“領頭雁”身上。抓住有利時機,選準配強基層黨員幹部,基層治理就可事半功倍。
精準監督對了症,藥方就更容易開。在白雲區紀檢監察機關督促推動下,公開報名、公開申報、公開廉潔參選、公開集中競選、公開宣誓就職、公開履職承諾“六公開”換屆選舉新模式在白雲區探索推行,打出村社治理“組合拳”。
參選人須申報本人及其直係親屬與本村社簽訂的經營性合同情況、個人有關事項;作出廉潔參選承諾,逐一開展廉潔談話……隨著製度的籠子越紮越緊,村社幹部自覺主動接受監督意識越來越強,群眾參與村社治理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農村集體“三資”關係基層群眾直接現實利益,其失管失控往往是造成基層治理亂象的重要源頭,也是基層監督的焦點難點問題。
為強化農村集體資金票據和流向的監管,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紀委監委督促有關部門在原“三資”監管係統基礎上延伸開發農村集體資金收付管理信息係統,以信息化手段管好農村集體“錢袋子”。
據介紹,該係統專門嵌入村務監督委員會“五議決策”相關要求,村“兩委”合議、村民群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決議作為必備附件,出現附件資料不全、內容不符合要求等情況,係統將自動拒絕,有效避免票據虛假問題。
針對近年來全市農村集體“三資”領域違紀違法問題易發高發問題,揚州市紀委監委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推動村級財務管理製度化、規範化,全市1084個村(社區)全部真用實用“三資”管理係統,農村集體小微工程建設項目“應進必進”,推行會計“委托代理+異村交流”,村級事務開支全麵實行轉賬或打卡結算。通過科學製度設計和精準有效監督,村幹部更加謹慎用權,認真對待每一分村集體資金。
“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走進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清波街道清波門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醒目的大字標語映入眼簾。
今年初,浙江省紀委監委部署在全省開展“強化清廉村居建設有力推動基層治理”專項工作。杭州市紀委監委把村(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建設作為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抓手,在全市3144個村(社區)設立監察工作聯絡站,聘請5385名村級監察信息員,協助監察工作聯絡站開展日常監督、廉情信息收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