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加大國有企業反腐力度,加強國家資源、國有資產管理,查處地方債務風險中隱藏的腐敗問題。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國有企業領域反腐敗持續加強,上半年至少40名國企領導人員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開通報,其中28人接受審查調查,12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上半年通報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接受審查調查情況 李靈娜製圖
國企領域腐敗呈現四個特點
重要領域、關鍵崗位腐敗多發。通報顯示,在40人中,能源礦產領域16人,約占40%;投資領域11人,約占27.5%;交通建設領域5人,約占12.5%;煙草、外貿、旅遊等約占20%。從職務看,大多數為企業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總會計師等關鍵崗位,有的長期在同一崗位任職。國有企業資本雄厚、掌握重要資源、具有行業優勢,易成為權力尋租、靠企吃企、權錢交易的重災區,關鍵崗位對資源、資產、資金擁有著處置決定權,不正確履職往往會滋生腐敗問題。
首先是政治上出了問題。在受到黨紀政務處分的12人中,有9人涉及對抗組織審查的問題,手段包括與他人串供、隱匿證據、不如實交代問題等。問題多發的背後,與違紀違法人員黨性原則喪失,對黨不忠誠、不老實,理想信念“總開關”出了問題關係緊密。也反映出,這些國企領導人員為攫取巨額利益,往往無視政治紀律,拉攏腐蝕一批幹部,拉幫結派,搞團團夥夥,在麵對組織審查調查時,寄希望於這樣的虛幻“共同體”。
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頻發。破法首先從破紀開始,被通報處分的人員中,九成存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現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如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戴自更“違規取得、持有、實際使用高爾夫俱樂部會員卡”,安徽省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文兵“公款購買高檔酒水超標準接待”。高壓態勢下該問題的頻發,反映出一些企業領導人員“國企特殊論”的錯誤觀念根深蒂固,認為搞經營可以講特殊,可以遊離於規定之外,也從另一個側麵體現出不法商人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圍獵行為密集。
不正確履職給企業帶來重大風險。12名受到黨紀政務處分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無一例外都存在著不正確履職問題,有的如劉文兵“違規決策公司重大事項”,有的如戴自更“在黨的宣傳工作中,不正確履行職責”,還有的如中國五礦集團原總經濟師何仁春“違規成立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正確履職,會給企業帶來重大風險,造成國家利益重大損失。”重慶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以去年被“雙開”的重慶糧食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銀峰案為例介紹。
上半年通報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接受黨紀政務處分情況 李靈娜製圖
利用國企經營特點違紀違法成查處難點
少數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挖空心思逃避監管,利用隱蔽手段搞利益輸送,內外勾結侵吞國有資產。通報顯示,陝西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郝曉晨,靠企吃企、濫權妄為,大搞權錢交易,利用掌握的國家壟斷性資源攫取巨額利益;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韓星三在材料供應、設備采購、貨物運輸、貨款撥付、企業經營等方麵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他人財物。
國企領域具有業態多元、資金密集、商業往來頻繁等特點,這些特點成為個別國企領導人員違紀違法行為的“隱身衣”“擋箭牌”。
從查處的案件來看,有的以正常商務活動為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從中謀取個人非法利益;有的和企業主勾肩搭背,在任時不收錢隻辦事,退休後分批兌現好處;有的高價收購海外項目,低價賤賣優質項目,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有的假借投資名義支配公款,實則進行利益輸送;有的通過倒賣股票購買資格進行牟利……
“我沒有管好自己的手,拿了不該拿的錢。還錯誤地認為收受的這些錢,是他人從自己的得益中偷偷扣下來分給我的,並沒有損害和占有公家利益。”陳雲貴在懺悔書中寫道。作為浙江省國興進出口有限公司原黨總支書記、董事長,浙江國貿新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的他,在任職期間,利用“公款投資、自己獲利”的方式,以各種方式借給某私營業主各種款項1.35億元,獲取回報1485.7萬元。
參與該案件查辦的工作人員介紹,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經營主體,經營中的商業往來不會全部公開,某些決策還涉及商業機密。特別是對於投資等行為來說,不僅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發生盈利虧損也是市場常態,“一些國企領導人員就以此為幌子,從事違紀違法活動獲利”。
廣東省廣弘九江飼料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溫誌堅,自2010年10月起,夥同他人,在未指定專業人員負責、未經集體決策、未向上級部門報備的情況下,先後分多次向公司期貨賬戶轉入1710萬元,並持續操作該期貨賬戶進行投機性期貨交易。由於巨額虧損,該期貨賬戶後注銷,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共計1709萬餘元。事後,二人采用做假賬、填平賬目等手段掩蓋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的事實。
違規進行項目投資,也是王銀峰違紀違法行為之一,其在重慶糧食集團任職期間,在沒有向重慶市國資委報備核準的情況下,決定借款3個多億給私營企業。
國企腐敗具有高度隱蔽性,直接送錢送股份、進行權錢交易的越來越少,利用國企經營特點搞腐敗的還依然存在。長期參與查辦國企腐敗案件的工作人員認為,必須充分了解國企領域的業務流程,關注正常業務背後異常狀態,持續有效進行靠前監督。
“三不”一體推進持續深化
今年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國有企業存在的靠企吃企、設租尋租、關聯交易、內外勾結侵吞國有資產等問題,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動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權力沿著法治化、製度化軌道運行。
發揮改革製度優勢,強化“不敢腐”的震懾。6月15日,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副巡視員孫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