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穩則社會穩,基礎牢則事業興。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製,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保基層運轉還存在哪些困難?紀檢監察機關應當如何發揮作用?為此,記者采訪了部分兩會代表委員和紀檢監察幹部。
記者:為什麼要特別強調保基層運轉,基層無時無刻不在運轉,為什麼還需要“保”?
張永霞(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金昌市委書記):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地方財政造成了一增一減的矛盾,增是防疫工作開支增加,減是稅收減少,收支矛盾加劇。特別是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基層是最前沿陣地,工作量很大,基層作為最關鍵、最基本的環節,決不能失守。如果基層不能很好地運行,其他幾個“保”將很難實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增加1萬億元赤字、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這有利於緩解基層財政壓力,確保基層有足夠財力保證良好運行,毫不放鬆地抓好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等工作,確保守住陣地不出問題。
雷鳴強(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基層幹部奮戰在抗疫防控第一線、脫貧攻堅主戰場、服務群眾最前沿,基層的順暢運轉至關重要。保基層運轉要讓基層幹部幹出質量、幹出實效,堅持“減負鬆綁、提質增效”同步推進。負擔要減下來,責任要增上去,一方麵,要繼續鞏固“減負鬆綁”的整治成果,防止各種負擔再次抬頭。“基層減負年”活動開展以來,取得顯著成效。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以形式主義落實基層減負工作的現象:文件、會議、材料的數量少了,但通知、短信、宣傳的分量重了;問責、考評的數量少了,但推責、懶政的情況有了。另一方麵,要更加注重“減負增效”的實踐導向,防止“減負減責”的不良情況。“減負不減責”是基層減負的基本要求、實質目的。基層減負就是要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減法、除法,讓基層幹部從文山會海、填表報數中走出來,全身心抓工作落實,提升工作質量與效果。減負不是簡單的一“減”了之,更不是降低工作標準,而是要做到擠幹形式主義的水分,增加實幹擔當的養分,脫虛向實,減負增效。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新增的1萬億元財政赤字、1萬億元特別國債,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製,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您認為,在這個過程中紀檢監察機關應當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祝榮亮(福建省三明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2萬億元直達基層”,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此舉既有益於更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也能讓基層有更多精力和時間做好服務管理。在這個過程中,紀檢監察機關要強化監督,落實“1+X” 監督機製,用好資金在線監管平台,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鋪張浪費的錢決不該花,沒有績效的錢也決不該花,花了還要依法依規問責。要加大對資金轉移支付、直達基層的效率和速度的監督,堅決督促和查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從而確保“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落到實處,確保“六保”政策更快落地見效。針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督促責任部門舉一反三,堵塞漏洞。此外,以此為契機,推動長效機製建設,把經過實踐檢驗的好製度、好做法推廣開來、堅持下去,不斷完善基層治理體係。
陳青(海南省紀委監委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組長):今年的一般預算安排,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增加了12.8%,這在近年來是最高的。中央財政還專門設立了特殊轉移支付,用於支持地方基層運轉,保障基本民生,落實“六保”任務。中央財政對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獎補資金增長安排了10%。在這些政策的落實中,駐省財政廳紀檢監察組將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通過監督推動資金提質增效、確保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緊要處,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一項一項落實好。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既要真正過緊日子,又要保基層運轉,如何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
祝榮亮:各級政府過緊日子,絕非麵臨經濟下行壓力的權宜之計,其根本目的就是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落實這一決策部署,必須貫徹全麵從嚴治黨要求,強化紀委監委監督的協助引導推動功能。要充分發揮好政治監督作用,督促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理念,厲行勤儉節約,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把監督貫穿“管家治家”全過程,努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要嚴字當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經費開支的各項紀律規定,嚴肅查處違反財經紀律的人和事,嚴肅查處頂風違紀的貪腐行為。要著眼於源頭治本,督促建立財政製度防線、財政權力運行的製約監督防線。
陳青:今年中央本級壓減非急需、非剛性的支出超50%,但對工資等剛性支出是給予保障的,機關正常運轉是有保證的。中央財政以如此大的力度幫助地方挺過難關,體現了中央對“保基層運轉”的重視程度,如果沒有中央向地方大力度的轉移,基層的基本運轉很難得到保障。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政府必須帶頭過“緊日子”,財政要節用裕民,這是一個長期的方針政策,並不是短期的應對措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各地落實各項節約措施、杜絕公款浪費,“三公”經費連續多年呈下降趨勢,一個全黨全社會崇尚勤儉、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正在形成。紀檢監察機關應進一步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加強對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發揮好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推動良好風尚深入人心,化風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