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發布。通覽全文,製度建設的內容占到很大比重,“製度”一詞出現222次,“體係”一詞出現116次。從黨的領導製度體係到人民當家作主製度體係,再到黨和國家監督體係……《決定》描繪了由13個部分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圖譜,覆蓋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個方麵。那麼,這些製度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圖譜包括黨的領導製度體係、人民當家作主製度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製、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製度、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製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製度、生態文明製度體係、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製度、“一國兩製”製度體係、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黨和國家監督體係等13個方麵的製度,每一種製度之下又有更多更具體更細致的製度來支撐這些製度的運行。這一整套製度體係相互銜接、相互聯係,渾然一體、不可割裂,是一個有著內在邏輯的製度鏈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製度體係,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製度。《決定》把完善黨的領導製度,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同時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要求全麵體現到各方麵製度安排之中,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製度在國家治理體係當中的統攝性地位。在黨的領導製度體係中,又包括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製度,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製度,健全黨的全麵領導製度,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製度,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製度,完善全麵從嚴治黨製度,這6個方麵的具體製度構成黨的領導製度體係的基本要素。
《決定》明確提出,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這一根本政治製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圖譜中,作為根本政治製度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根本層麵的製度,它反映了製度體係的本質內容和根本特征,體現著國家的性質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這一根本地位,決定了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它、不斷完善它。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體係中,基本製度主要包括基本政治製度和基本經濟製度,規定著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的基本原則。基本政治製度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等。基本經濟製度是經濟製度體係中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的部分,多年來,我們把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作為基本經濟製度。十九屆四中全會的一大創新,就是在此基礎上,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上升為基本經濟製度。這一重大創新,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對於更好發揮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重要製度是根本製度和基本製度的具體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製、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製度、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製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製度、生態文明製度體係、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製度、“一國兩製”製度體係、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麵的製度,在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方麵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推動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支撐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和國家治理體係。
《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係,強化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這既是13個方麵製度的重要內容,也對堅持和完善其他製度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治理的關鍵,就是治權。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需要高效有力的領導製度和行政體製,但也離不開對權力運行的有效製約監督體係。《決定》提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製度,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製約機製,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製機製,必會在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深刻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背後體現的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係演進方向和規律的不懈探索,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必須始終堅持和完善,推動各方麵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