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曆史的教訓|“取之無道”的雪花銀
發布時間:2019-10-12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瀏覽次數:666   字號:

乾隆後期,官無不貪、吏無不惡,統治階層過著聲色犬馬、驕奢淫逸的生活,“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就是那個時期的民謠。清代末期,國家羸弱衰敗,當初那麼能征善戰的八旗軍,合計近200萬的清兵,卻任由不到2萬的八國聯軍長驅直入。

——《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意思是說,即使是政聲清廉的知府,一任三年下來也有十萬兩銀子的進賬,至於貪官就更不用說了。這句辛辣又富有調侃意味的民謠,出自清代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十萬雪花銀是什麼概念?據說,清代的十萬兩白銀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兩千萬人民幣,這無論在當時還是如今,都是一筆相當可觀的財富,這也反映出當時官場腐敗的嚴重。

在乾隆統治後期,貪腐之風盛行,貪官惡吏像蛀蟲一樣侵蝕著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揭露:“各級官吏賄賂公行,各省虧空之弊起於乾隆四十年以後……一縣如此,通省皆然,一省如此,天下皆然”。

提到清代的大貪官,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就是乾隆時期的軍機大臣、大學士和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