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調研時,提出“全麵從嚴治黨”。調研期間,老黨員崔榮海握著總書記的手說:“你是腐敗分子的克星,全國人民的福星!”莊誌陽 攝
1949年3月,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進入繁華城市、執掌全國政權的曆史條件下,如何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毛澤東鮮明提出:“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這實際上為在全國執政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兩個務必”提出兩個月後,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三營八連進駐上海,執勤於繁華的南京路。
一些人預言,上海是個大染缸,共產黨的軍隊紅著進去,不出三個月就會黑著出來。在燈紅酒綠的鬧市中,八連官兵們克勤克儉、堅守初心。他們住在舊倉庫裏,睡地鋪,穿粗布衣服和老布襪子,人人三件寶:草鞋、自糊信封和針線包。連隊和各班排自備“三箱”:修理箱、木工箱和理發箱。戰士們自己動手縫補衣服鞋襪,修理桌椅板凳,互相理發,把節約下來的衣服和錢捐獻給災區人民。從“南京路上好八連”身上,上海人民看到了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艱苦奮鬥的本色。
然而,也有一些黨員幹部在“糖衣炮彈”麵前打了敗仗、當了俘虜。
宋德貴,原公安部行政處處長。1935年加入紅軍,1936年入黨,戰爭年代曾出生入死,立下戰功。1951年,宋德貴被派往東北采購木材,結識了天津東華貨棧經理趙溪橋。趙溪橋抓住宋德貴“花錢大方,喜好奉承”的弱點,每天請他下館子,經常送錢送禮。他們在東北住最好的旅館,在北京吃最好的飯館。單請宋德貴吃飯一項,趙溪橋就花費1.6萬元。宋德貴腐化後,與奸商勾結,大肆貪汙、盜竊國家資財,被判處死刑。
麵對這一腐化典型,時任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在公安部大會上說,“我們內部如果有很多像宋德貴等這樣的共產黨員,還得了嗎?如果這樣,我們就有亡黨的危險”。
能否清除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關乎黨能否鞏固執政地位、經受執政考驗。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成立中央和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發起“三反”“五反”運動,處決劉青山、張子善等一批特大貪汙犯,開展整風、整黨,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用事實作出回答。
總結曆史經驗,1962年11月29日,鄧小平在接見參加組織工作會議和全國監察工作會議人員時明確提出,“黨要管黨,一管黨員,二管幹部。對執政黨來說,黨要管黨,最關鍵的是幹部問題,因為許多黨員都在當大大小小的幹部”。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麵對新形勢、新任務,中國共產黨人保持清醒頭腦,深入思考長期執政中如何管黨治黨問題,作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重大論斷,把端正黨風、嚴肅黨紀作為加強執政黨建設的頭等大事。
豐澤園,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北京有名的高級飯莊。這裏一度常有“特殊賓客”光顧,一頓飯菜幾十元,而他們隻付一二元,名為“吃客飯”,實為搞特權。其中一位,是時任商業部部長王磊。對這些“特殊賓客”,飯莊職工表麵不敢吭聲,背地裏卻常議論。
陳愛武,豐澤園飯莊青年廚師,全國勞動模範、新長征突擊手。為了“吃客飯”的事,他先後反映到飯莊黨支部、北京市服務局,都得不到解決。怎麼辦?他一封舉報信寄到了中央紀委。
中央紀委立即派人調查,情況屬實,隨即向全黨發出通報。通報批評商業部部長王磊在飯店吃喝不照付費用,對陳愛武同不正之風進行鬥爭的精神予以讚揚,責成有關部門整改。商業部黨組就商業係統存在的特權思想進行檢查,部長王磊寫了書麵檢查,檢討自己的特權思想和錯誤行為。《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相繼進行了報道。
此事在高級幹部中引起不小震動,有的認為處理過重。對此,時任中央紀委常務書記的黃克誠在列席中央書記處會議時嚴肅地說:“現在老百姓對領導幹部搞特殊不滿,不就是因為領導幹部不自覺、搞特殊化嗎?難道就不能批評了,不能見報了?有什麼不得了?輿論監督,聽聽老百姓的聲音有什麼不好?”
麵對改革開放以後消極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領域滋生蔓延等問題,我們黨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積極應對在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麵臨的各種風險考驗,將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懲治腐敗貫穿改革開放全過程。1992年10月,十四大黨章首次將“從嚴治黨”寫入總綱,“從嚴治黨”正式成為管黨治黨的總遵循和根本原則。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麵從嚴治黨。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第一次提出“全麵從嚴治黨”,並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並列提出,形成“四個全麵”戰略布局。戰略引領征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深化對管黨治黨規律的認識,不斷創造新的經驗,全麵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有了全麵從嚴治黨,我們才起死回生!”吉林省四平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的老員工,這樣談起科研院幾年來的生死起伏。
科研院曾是四平市效益最好的生產性事業單位,很多人擠破頭想進去。然而自1998年起,先後兩任院長肆無忌憚的貪腐行為,帶壞了全院風氣。23名中層以上幹部22人先後“淪陷”,職工盜竊成風,偷原料、偷產品、偷工具。領導貪腐、家底敗光、歪風盛行、人心渙散,科研院終於陷入長期停產停工、負債8000餘萬元的境地。員工大規模集體上訪,甚至有黨齡20年的老黨員因太失望而提出退黨。“如果沒有全麵從嚴治黨的大環境,科研院就徹底完了!”時任四平市委常委、副市長徐紹剛回憶說。
黨的十八大後,雷霆萬鈞的全麵從嚴治黨之勢下,科研院的“汙染源”被全麵鏟除:2016年5月,已調離兩年的原院長董衛東接受審查;8月,原院長程曉民受到留黨察看、撤職處分,科研院原班子除一人外全部撤職,所有中層幹部全部撤職;9月,科技局原局長調離、駐局紀檢組長被勒令辭職。
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隻是表,黨的觀念淡漠,黨的領導虛化、弱化,黨的建設缺失,組織渙散、紀律鬆弛才是裏。科研院新班子認識到,肅貪反腐隻是“止損”,關鍵還得“立”,得把企業救活,讓職工重新過上好日子。
加強黨對科研院的全麵領導,重拾群眾信任、改變幹部職工精神狀態,精簡機構、選舉各部門負責人和職工監督員,調研市場、修複設備、謀劃恢複生產,一係列正本清源之舉下,科研院再現幹事創業的清正風氣。2016年,停產三年的科研院重新開工。曾經的上訪帶頭人於飛為了給院裏節省2000塊錢,58歲仍爬到車間房頂維修電路;年屆六十、即將退休的劉偉亭,一頭紮進生產車間搞技術革新;曾提出退黨的常文,不但主動交納黨費,還時時關心企業生產。領導帶頭、黨員爭先、職工奮發,科研院邁開了鳳凰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