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主題教育單位正陸續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民主生活會。黨中央專門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嚴肅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整改,確保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出高質量新氣象。
近年來,我們黨陸續組織開展一係列學習教育,圍繞主題、聚焦問題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也隨之逐漸規範化、常態化,成為領導幹部檢視政治覺悟、紀律意識、作風麵貌的一次全麵“體檢”,也是黨內同誌之間開誠布公、坦誠交流的一個契機。然而,仍有些領導幹部對專題民主生活會認識不足,有的認為民主生活會年年開、經常開,開來開去老一套,產生厭倦情緒和疲勞征兆;有的老觀念、老標尺、老套路,以不變應萬變,“一個提綱管到底,換個帽子還好用”;有的缺少檢身改過、日進日新的內在動力,缺乏直麵問題、正視問題的勇氣,更沒有修正錯誤、解決問題的決心。這些消極情緒和偏頗認識背離民主生活會初衷,更不同程度影響民主生活會的質量。
更值得重視的是,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批評與自我批評成色不足、成效打折。隨著黨的政治建設不斷加強,民主生活會上已經不太聽到“以表揚代替批評、以希望代替批評”的吹吹拍拍,但提意見、擺問題大而化之、泛化失焦,蜻蜓點水、隔靴搔癢等問題依然存在。比如,以工作業務問題代替思想政治問題、以老問題代替新問題,以淺層次、碎片化問題代替深層次、根源性問題;再比如,交流不交心、談話留三分,提意見不求一針見血、直擊要害,反而字斟句酌,力求達到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境界”,等等。那種把問題擺到桌麵上來,“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為一件事“爭得耳紅麵赤”的場景十分少見,以至一些民主生活會有形式而無實質內容,“開了不多,沒開不少”,而梳理的意見、整改的措施不少也是“秀才寫稿,紙上談兵”。
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目的當然不是為批評而批評,更不是為了罵人、整人,但不能缺少鬥爭精神——不是要鬥人,而是要鬥問題、鬥錯誤。針對學習研討中查擺的問題、對照黨章黨規找出的問題、調研發現的問題、群眾反映的問題、談心談話指出的問題,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應以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對黨、對事業、對同誌、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打掃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灰塵。與問題、錯誤堅決鬥爭,“火藥味”必不可少,自我批評要敢於揭自己頭上的“癩瘡疤”,不怕“醜”不怕“疼”,開展批評也要敢於摘別人胸前的“花朵兒”,捍衛真理和原則,不當明哲保身的鴕鳥。
說到底,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到底怎麼個開法?延安整風時,毛澤東同誌就對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定下過君子協定:“各自檢討、把話講透、不準記仇、不影響工作”。言簡意賅、通透深邃,這便是準則,是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