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人的樂,是以奮鬥為樂,以擔當為樂,以奉獻為樂,以攻堅克難為樂,以為人民服務為樂,以帶領國家走向興旺發達為樂。如此,雖苦也樂。
我們黨一直提倡,黨員幹部要正確看待苦與樂的關係。究竟什麼是苦,什麼是樂,這是個必須弄明白的“為官哲學”。
有些領導幹部愛“憶苦思甜”,口頭上說是窮苦家庭出身,是黨和人民培養了自己,但心裏想的卻是自己當上官了,終於可以揚眉吐氣,要好好享受一下當官的尊榮。對他們來說,逢年過節賓客盈門、厚禮不斷,很快樂;公款吃山珍海味、免費玩玉石字畫,很快樂;前呼後擁、吆五喝六、說一不二,很快樂;朋友滿江湖,和老板土豪稱兄道弟、“有福同享”,很快樂;出入高檔會所,縱情聲色犬馬、沉湎燈紅酒綠,很快樂;用手中權力兌換車子、房子、票子,更是快樂……
確實,權力可以帶來很多“快樂”。但所有特權饋贈的“快樂”,其實暗中早已標好了代價。享樂主義的實質,是革命意誌衰退、奮鬥精神消減,根源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正確,拈輕怕重,貪圖安逸,追求感官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須盡歡,這樣的“快樂”泛濫起來,足以讓一個幹部賠掉事業、家庭、人生,讓一個政黨賠掉民心和國家的前途。
在真正的共產黨人眼裏,什麼又是苦呢?付出巨大犧牲,越過無數曲折,不斷修正錯誤,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破的難關,苦不苦?艱辛摸索,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製障礙,苦不苦?壯士斷腕、刮骨療毒,自己給自己做手術,苦不苦?奔走在貧困地區,戰鬥在急難險重的一線,為群眾解決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挑重擔子、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苦不苦?
苦,但又何其快樂!
青年毛澤東曾在《奮鬥自勉》中寫道:“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早期的共產黨人,麵對的是淒風苦雨、內憂外患,經曆的是煉獄地火最苦的考驗,可是你看他們多麼快樂,指點江山、中流擊水,求索真理、激濁揚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此間樂趣,又豈是尋常。
氣魄有多大,誌向有多高,精神就會有多樂觀,再苦的事業都會很快樂。
如今承平之世,生死考驗有,但畢竟不多,檢驗一個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主要就看他是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否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能否在急難險重任務麵前勇挑重擔,能否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一個有胸懷、有擔當、有信念的共產黨人,不會以個人得失為苦樂的唯一標準,更不會以損公肥私為樂、以犧牲奉獻為苦。
對一個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來說,黨員幹部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官”當得越大,就越要謹慎,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廖俊波看到政和縣脫胎換骨的時候,他一定很快樂。張富清把赫赫軍功鎖進箱底,義無反顧到偏遠的來鳳縣落腳紮根時,也一定很快樂。共產黨人的樂,是以奮鬥為樂,以擔當為樂,以奉獻為樂,以攻堅克難為樂,以為人民服務為樂,以帶領國家走向興旺發達為樂。如此,雖苦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