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懶官”,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明確要求。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對照反思、惕厲警醒,自覺踐行新時代好幹部標準,把幹淨和擔當、勤政和廉政統一起來。
與貪官相比,懶官往往更具隱蔽性,但對黨心民心的傷害同樣不容小覷。“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表麵看幹幹淨淨、規規矩矩,實則是拖拉散漫、惰性十足,怎麼能行?特別是身處重要崗位、肩負重要職責的領導幹部,若是幹事業高談闊論不動手,難免錯失曆史機遇、影響一方發展,若是對問題熟視無睹不作為,極易造成政治生態破壞、幹群關係惡化,豈可不慎?如此看來,不做事一樣會出大事,懶政怠政其害不亞於貪。肩負組織信任和人民期盼,如果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把職責掛空擋、讓承諾放空炮,最終隻會是誤國誤民、害人害己。
為官一懶萬事廢。現在有些黨員幹部幹工作人在心不在,凡事不求過得硬、隻求過得去,滿足於應付差事,熱衷於做表麵文章;有的習慣說套話、走過場,憑經驗辦事、憑感覺行事;有的學風不紮實、態度不端正,不鑽研問題,不提高能力,遇到矛盾躲著走……這類裝樣子、混日子的懶官,挑不了重擔子、啃不下硬骨頭,難當大任。還有一些領導幹部高高在上、作風漂浮,對基層情況了解不夠,對麵臨的問題矛盾研究不透,“情況不明決心大,心中無數點子多”,從表麵看問題似乎出在急於求成上,根子裏還是“懶”字作祟——腿懶、嘴懶、腦子更懶。
客觀分析,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現象的存在,既有個人理想信念缺失、能力水平不足、責任意識退化等內在原因,也與某些地區部門選人用人導向存在偏差、問責機製不夠健全等外部因素不無關係。因此,要區分不同情況,對症下藥、綜合施治。要建立精準的問責追責製度,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形成科學的監督考核及問責機製,讓那些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無所作為的幹部混不下去、無處藏身。同時,還要健全容錯糾錯機製,放開幹事創業的手腳,為敢於擔當的幹部鼓勁撐腰。
“有勤無廉,政失之於公;有廉無勤,政失之於慵。”須知,遵守規矩不是消極無為,要有“為官不易”的謹慎,但不能存“為官不為”的心思。黨員領導幹部要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增強一心為民的公仆意識,強化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做夙夜在公、枝葉關情的勤官,絕不做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