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深夜,繼雲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之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副書記、理事會主任劉士餘成為又一名主動投案的中管幹部。近期數名“問題幹部”主動投案,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
黨的十九大以來,廣東和全國各地一樣,“打虎”“拍蠅”“獵狐”節奏不變、力度不減。我省主動投案的例子其實並不少見,數量也有明顯增加。
自2018年2月我省三級監委組建以來,以往認為紀委“管不到自己”,從而放鬆自我要求的非在編人員,也逐漸意識到自身的錯誤,選擇主動投案。
據廣東省紀委監委統計,黨的十九大以來至今年1月底,在高壓震懾和政策感召下,全省共有487人主動投案。其中2018年有408人,超過前5年主動投案人數的總和,主動投案自首人數呈現出明顯增加的態勢。
逃亡多年,最終選擇自首
2018年9月29日,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原局長何權昌在倉皇出逃加拿大3年後,主動投案。
在政策感化下,何權昌主動交代了自己的違法犯罪事實以及違紀違規與人合夥經營某公司並持股12.5%的事實,並承諾全額退繳。
“僅一個多月,就實現了從雙方第一次接觸到對方最終主動投案的飛躍,並最終追回贓款5.9億元,這在追逃工作中是比較少見的。”中山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誌介紹。
近年來,中國反腐敗追逃追贓工作步入“快車道”。去年8月,國家監委等五部委發布公告,敦促外逃人員投案自首,爭取寬大處理。在追逃追贓高壓態勢的強大震懾和政策感召下,多名逃亡的違紀違法人員逐漸認清形勢,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和投案自首。
2018年11月15日,農行珠海分行原資金科副科長盧展鵬,在亡命出逃21年後,在“自首大限”前,主動向珠海市紀檢監察機關自首。
21年前,由於迷戀賭博,夢想一夜暴富,盧展鵬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1000餘萬元。案發後走上了逃亡之路。
出逃多年,最終讓盧展鵬思想轉變的,是近年來國家反腐敗追逃追贓高壓態勢的強大震懾和政策感召。黨的十八大以來,他通過互聯網、電視、報紙等多種渠道,了解到黨中央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及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堅強決心,思想防線逐步動搖。一個個貪官的落馬,給盧展鵬帶來了極大的觸動。
目前,盧展鵬涉嫌嚴重職務違法犯罪問題正在依法辦理中。
有逃必追、一追到底。今年3月1日,外逃17年的“紅通人員”、佛山市南海區原房地產買賣所所長黎健雄同樣迫於強大震懾,主動回國投案自首。
這些外逃人員選擇回來自首,往往會發出“自首要趁早”的感慨。
深圳市羅湖區環衛服務發展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孫傳勇夥同羅湖環衛發展有限公司領導套取公款並進行私分,案發後畏罪潛逃被網上追逃。在逃亡七年後,也於去年3月選擇了投案自首。
潛逃在外七年,孫傳勇的內心受盡了煎熬。“每天都在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苦不堪言。”“有時候想趕快把這個事情了了,但是又害怕,又想去,又不想去,反複這種情況,真的很煎熬。講心裏話這個事情怎麼這麼苦。後悔為什麼不早一點來(自首)。”
治理“微腐敗”,主動投案增加
國家監察體製改革後,我省將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納入監察範圍,做到全覆蓋、無死角,讓過去曾自認為“沒人管”的一些非在編人員提升了反腐敗意識,放棄了僥幸的幻想。
“我是來自首的。我曾經在執法工作過程中收取了企業的好處費,也曾以借款為名找企業拿了錢。我知道錯了,我想向組織交代問題。”2019年2月2日,深圳市光明區馬田街道某部門的工作人員徐某,走進了街道紀工委的辦公室,向紀檢監察人員坦白了一切。
原來,徐某係馬田街道某部門巡查員,由於對自身要求不嚴,利用職務之便,多次收受企業財物。以前他認為自己是非在編人員,沒人監管,對蠅頭小利吃拿卡要不以為意。
選擇主動自首、直麵問題,徐某思想轉變,與我省各地近年來不斷強化治理“微腐敗”,基層生態逐漸向好密不可分。
2018年以來,深圳市光明區紀委監委按照“打、堵、疏”思路,開展了“微腐敗”綜合治理行動,從區到各個街道,基層辦案力量不斷加強,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都得到了大力懲治,投訴舉報渠道越來越多,“監督網”越織越密。
看到身邊存在違紀行為的同事一個接一個被查,徐某也越來越恐慌。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最終選擇了自首。目前,光明區馬田街道紀工委已對徐某的違紀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
以往,部分基層公職人員認為自己犯的錯誤不大,心存僥幸。但隨著我省基層“微腐敗”治理力度的加大,尤其是自己熟悉的一些幹部違紀違法後被查出,讓他們認識到了自身的問題,其中不少基層幹部選擇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
“我的事情肯定是瞞不下去的,如今主動交代是我的唯一出路。”2018年10月,在經曆了一個星期的心理鬥爭後,四會市某單位黨組成員、副科級幹部程某來到市紀委監委,把他收受他人財物的違紀事實和盤托出。
原來,不久前,程某在媒體上看到了四會市水務局原黨組書記、局長鄧誌森被市紀委監委嚴肅查處的報道,鄧誌森嚴重違紀違法最終身陷囹圄的結局,讓一直心存僥幸的程某徹底放棄了幻想,於是他鼓起勇氣,向紀檢監察機關如實交代了自己的違紀情況。
“說完之後,我真正感到了輕鬆,壓在心裏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不管組織怎麼處理我,我都感覺自己這次是做對了。”在談話筆錄上簽名的時候,程某感慨道。
寬嚴相濟,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我省主動投案數量的增加,與廣東紀檢監察機關在嚴厲查處違紀違法者的同時,堅守政治機關定位,貫徹寬嚴相濟原則,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密不可分的。
根據今年4月初的一份數據顯示,2018年2月1日廣東省監委掛牌成立、三級監委組建以來,我省平均每月主動投案人數達到34人。
在我省主動投案並已落實處理結果的人中,運用談話提醒、組織調整、黨紀處分等方式處理的占已處理人數的63.6%,移送司法機關最終被認定有坦白或自首情節的占移送總人數的89.4%。
廣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召開警示教育會、開展專題教育、通報典型案例等形式,進一步強化了震懾氛圍,釋放了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一貫方針的信號。
如去年11月,省紀委監委召開全省紀檢監察係統警示教育大會,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施克輝在會上發出“九個有沒有”之問,讓全省紀檢監察幹部受到極大的震動和警醒。教育大會兩天後,湛江雷州市烏石鎮紀委書記莊某某主動向雷州市紀委監委交代其收受好處費的問題。隨後,湛江坡頭區紀委常委張某某也主動向湛江市紀委監委交代了違紀問題。
一直以來,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多種渠道、各種方式,感召涉案人員主動投案自首、真誠悔過改過,給政策給出路,努力實現查辦案件政治、紀法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查辦案件中主動投案的增加,與基層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有著很大的關係。”一名基層紀檢監察機關辦案人員告訴《南方》雜誌記者,“在對於這些幹部的處理過程中,明確提出如果能主動交代問題,組織將根據紀律處分條例和監察法等規定從寬處理。”
例如,四會市的程某,鑒於其在立案審查前主動交代自己的違紀情況,勇於麵對錯誤,堅定決心改正,並主動退回違紀所得。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及《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的有關規定,2019年4月2日,四會市紀委監委決定從輕給予其撤銷黨內職務、行政降級處分,並將違紀款予以收繳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