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集中公布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進展。截至目前,包括重慶市、青海省、住建部、農業農村部在內的11家單位“曬出”整改成績單。被巡視地方和單位針對巡視反饋中指出的“不足”“不夠”“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靶向發力,抓實各項整改措施。
深入解決“整改不到位、不徹底”“統籌研究不夠”等問題
針對“學深悟透不夠”“監督檢查發現問題整改落實不徹底”“研究脫貧攻堅工作不夠及時深入”等問題,被巡視地方和單位集中發力。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比如,農業農村部組織各司局各單位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並將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納入全年講黨課和主題黨日活動,提高部係統廣大黨員幹部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重要性艱巨性認識。
建立整改問題台賬,逐條逐項落實到位。重慶開展問題整改“清零行動”,針對2016年以來各類監督檢查指出的問題實行限時“清零”,針對“3個未整改、54個未完成整改”問題,逐項交辦相關部門和區縣掛牌整改,派出調查組進行抽查核實,已全部整改。
認真及時研究脫貧攻堅工作。住建部黨組規範脫貧攻堅重大事項提請會議研究等工作製度,研究製定部扶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製度,遇到重要情況隨時召開。重慶市統籌研究推進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雙贏,市委組織全市領導幹部學好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
著力破解“政策措施針對性不強”“產業扶貧質量不高”等問題
被巡視地方和單位著力破解“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有差距”“相關政策措施不完善、針對性不強、出台不及時”“產業扶貧質量不高、貧困戶受益不明顯”等問題,提升脫貧攻堅工作的準度。
緊盯“溫差”“落差”“偏差”,精準落實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重慶市對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17個區縣進一步核清核準搬遷對象,並在扶貧開發信息係統中標注,規範搬遷對象審核、公示流程。青海省針對貧困識別退出不夠精準的問題,開展了貧困人口數據比對核查清理,加強動態調整,提高識別和退出精準度。
加強調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駐農業農村部開展“百鄉萬戶調查”活動,安排20個調查組深入全國20個省(區、市)40個貧困縣開展實地調研,分析研判政策措施實施效果。民政部研究起草關於加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貧困狀況評估的指導意見,為各地精準認定低保對象提供指導。
因地製宜培育發展主導產業,讓貧困群眾從產業發展中持續受益。重慶市製定柑橘、榨菜、中藥材等11個重點產業實施方案,指導區縣篩選確定2—3個扶貧主導產業,將貧困鄉鎮、貧困村產業發展納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統一規劃、重點培育。青海省持續支持發展犛牛、青稞、光伏、民族手工藝、鄉村旅遊五大特色產業,直接或間接輻射帶動2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
認真抓實“監管薄弱”“落實責任不到位”等問題
今年1月,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報告顯示,“推動落實脫貧攻堅責任製不到位”“有的部門監管責任缺失,扶貧項目、資金監管比較薄弱”“組織保障不夠有力”等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被巡視地方和單位對症下藥,著力破解難題,把責任落實到位。
推動“兩個責任”落實落細落地。重慶市33個區縣向市委、市政府簽訂2019年脫貧攻堅和鞏固成果責任書,區縣委書記、區縣長就2018年度抓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向市委、市政府專項述職。駐農業農村部紀檢監察組和直屬機關紀委對巡視移交問題線索、扶貧領域黨員幹部問題線索和其他信訪件,堅持依規依紀依法第一時間處置。
強化監管責任,加大對扶貧項目、資金監管力度。重慶市切實加強扶貧工程項目監管,對2000餘個項目監管不到位問題,已進行核查甄別,明確責任部門,正抓緊整改。青海省甘德縣排查出扶貧資金用於非扶貧領域問題2起,甘德縣民族寄宿製小學和民族寄宿製中學已將涉及的資金追回,並上繳國庫。
強化組織保障,進一步推動形成脫貧攻堅整體合力。安徽省對22名鄉鎮黨委書記在縣直部門兼職問題全部整改到位。住建部組建扶貧綜合協調組,從部有關司局、直屬單位抽調人員組建扶貧綜合協調組,具體承擔部扶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