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區委書記要約談我的通知後,心裏挺緊張的。見了麵,書記開門見山指出了我的問題,當時臉真的紅了……”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某鎮黨委書記回憶起之前被約談的經曆,深有感觸地說。被約談後他深刻認識到了自己在管黨治黨方麵存在的問題,並及時進行了糾正和整改。
這隻是一個小縮影。放眼廣東全省,強化日常監督已成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勢下,評判紀檢監察機關的工作成效、懲治腐敗的力度,不能隻看審查調查的數量,更不能隻看移送司法機關的數量,而要注重加強日常管理監督,嚴在日常、抓在經常。
用好第一種形態強化日常監督
2018年,珠海市紀委監委出台《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深化運用第一種形態工作指引》(下稱《工作指引》),把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尤其是第一種形態的工作經驗總結提升為工作規範,堅持挺紀在前,推動抓早抓小取得積極成效。
“第一種形態就是第一道防線,是保護愛護黨員幹部的第一個關口。如何做實做細第一種形態是關鍵。”珠海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工作指引》出台以後,原來對第一種形態的內容和要求把握不準的幹部現在心裏都有了“譜”,比如在把握政策界限方麵,就從區分性質情節、時間節點、態度表現、責任擔當等4個方麵細化了第一種形態的政策尺度,對盡量適用和一般不適用提出指導性意見。並強調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全麵分析問題性質,全麵考量量紀因素,全麵評估處理效果,確保運用第一種形態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數據最有說服力,據了解,2018年,珠海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運用“四種形態”處理黨員幹部995人次,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667人次,占比67%。
“需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幹什麼訓什麼!”為敦促鄉鎮紀委履職盡責,肇慶四會市紀委監委定期采取專題講座、跟班學習、跟案學習等方式,圍繞信訪舉報、案件審理、審查技巧等組織鄉鎮紀委幹部開展業務培訓,有效提升業務能力。2018年,該市紀委監委共組織16名鄉鎮紀檢監察幹部到市紀委監委信訪、審理、案管等科室跟班學習,鄉鎮紀委幹部參加執紀監督專題培訓113人次。
該市紀委監委還引導鄉鎮紀委立足監督首要職責,實現工作重心從“事後問責”到“事前提醒教育”轉變,堅持抓早抓小,對黨員幹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約談提醒、批評教育。在開展黨員幹部約談過程中,各鄉鎮紀委堅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的原則,對約談內容進行個性化設置。去年,該市13名鄉鎮黨委一把手共參與約談43次,有效推動了鄉鎮黨委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落實。
緊盯“關鍵少數”探索創新一把手監督
各級黨組織落實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如何?已經列出的責任清單是否僅僅落實在口頭,掛靠在牆上?黨員領導幹部是否主動擔當作為?……針對以上種種問題,廣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監督首要職責,在對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上全麵發力,發現問題,查找漏洞,促進主體責任全麵落實。
“堅決抓好中央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截至目前,中央巡視反饋移交給江門的80件問題線索已全部處置,辦結78件、在辦2件,處理46人。”
“堅持選人用人政治標準,突出事業為上、以事擇人,幹得好就激勵、幹不好就調整。兩年多來,10餘名不作為慢作為的中層管理人員讓位子、受警醒。”
“嚴管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允許家屬打著自己的旗號謀取私利。家庭成員沒有從事經營活動,女兒在企業工作,兒子仍在讀書。”
……
以上話語,出自今年年初廣東7位廳級一把手向省紀委全會所作的述責述廉報告,這是2018年7月廣東省委出台《關於加強各級黨組織一把手監督的意見》《關於開展述責述廉工作的意見》後,部分地級市和省有關單位黨委(黨組)書記第一次亮相省紀委全會述責述廉。這也是省紀委監委緊盯“關鍵少數”、探索創新一把手監督的有力舉措之一。
“今年的述責述廉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政治站位更高、工作更紮實、自我剖析更深刻、查擺問題和反思不足的篇幅明顯增多。”據廣東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對於一把手的監督,將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抓細抓實:把貫徹落實《關於加強各級黨組織一把手監督的意見》作為工作重點,采取有效措施逐條抓落實;推動上級黨組織一把手約談下級黨組織一把手,創新黨組織一把手向省委書麵述廉製度,增加述責內容,對於述責述廉內容不實、不具體的麵對麵約談;集中對省管一把手開展黨章黨規黨紀教育,對新任省管一把手發送提醒函,督促提醒管好自己、帶好隊伍,把自覺接受監督作為一種習慣,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
幫“跌倒者”重新站起來
“回訪,讓我知道組織沒有放棄我。”背負撤職處分的副科級幹部王某被調整崗位,一種被組織拋棄的感覺令他憂心不已、寢食難安。深圳市龍華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的回訪適時來臨,讓老王打消了所有的疑慮,在新的崗位上重新成為骨幹力量。
黨員幹部因違紀受處分,處分期過後,如何讓他們重新振作,繼續為黨為人民服務?“全麵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不能讓一個黨員掉隊,哪怕他曾經犯過錯誤。”深圳市龍華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如是作答。
2018年以來,龍華區結合實際,製定《龍華區紀檢監察機關回訪監督工作製度》,創新開展受處理人員回訪監督工作,探索執紀監督新路徑,同時通過個案回訪剖析,分析誘發案件的深層原因,發現回訪單位日常管理等方麵存在的薄弱環節並督促整改,讓被處分幹部從消沉彷徨到重新振作投入工作。
河源市紫金縣某鎮黨委書記因違紀受處分,受處分後,他一個月內迅速消瘦,得知情況後,縣紀委監委的領導及時找他談話,讓他既認識到組織處理的嚴肅性,更體會到關心關愛。“是黨組織的關懷讓我走出了陰影。”該幹部坦言。
“以往,一些受處分黨員幹部受到處分以後,思想包袱很重,擔心單位領導對自己有看法,擔心自己在同事麵前抬不起頭,擔心親朋好友對自己失望。如果組織對他們不聞不問,他們很可能會破罐子破摔,從此就消沉下去。”紫金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對於受處分的‘跌倒者’,不能一‘處’了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
近年來,廣東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對觸犯紀律的黨員幹部嚴查嚴處的同時,也在探索幫助受處分黨員重新振作起來,讓他們改正自我立新功,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將政治機關教育人、挽救人的效用發揮出來,才能從根本上守護南粵大地政治上的“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