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梅縣區鄉鎮紀委立案69件,興寧市、五華縣鄉鎮紀委均立案65件……近年來,梅州聚焦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嚴查“蒼蠅式”腐敗,全力打通監督執紀問責“最後一公裏”。
而在其中,鄉鎮紀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鄉鎮紀委作為紀檢監察專責監督的“神經末梢”,離群眾最近,擔負著最基本、最具體的紀檢監察工作職能。他們既是群眾利益的守護者,又是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主力軍。
過去,鄉鎮紀委是“大包大攬”的虛職部門,現在,他們是“長牙的監督組織”。這一轉變得益於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體係日漸成熟,亦是梅州對全麵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的實踐成效。
聚焦群眾關切 惠民信息平台助監督
“周書記,我們多次反映這個問題了,雖然你們答複未發現貪汙問題,但我們都不信,因為同一山頭對麵的群眾都有領補助,我們卻沒有。”興寧市刁坊鎮某村村民多次反映問題,稱自家生態公益林補償款被貪汙。
“2018年村民向縣林業局反映問題時,該局已作出回複,但村民對此仍不滿意,2019年信訪舉報至我們這。”刁坊鎮紀委書記周山客說。
為了打消村民的疑慮,刁坊鎮紀委聯合市鎮兩級林業部門上門核查,經打開林業衛星圖斑現場確認,介紹生態公益林的申報認定、補助程序標準後,村民清楚了自己所屬山林並非生態公益林。隨後,該村民向被反映人賠禮道歉:“調查反饋結果我們服,是我們對政策一知半解且誤解了鎮村幹部工作,我要向陳站長等人說句對不起……”
(興寧市刁坊鎮紀委聯合市鎮兩級林業部門向群眾介紹生態公益林的申報認定、補助程序標準現場)
這是梅州鄉鎮紀委聚焦群眾關切,及時解疑釋惑,還幹部清白、讓群眾明白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通過鄉鎮一級監督執紀問責力度的不斷加大,群眾參與監督的熱情日益高漲,基層黨員幹部違紀違法行為也得到了有效遏製。
聚焦執紀監督、硬起來嚴起來,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鄉鎮紀委的顯著變化。然而威信樹立了起來後,一些問題也接踵而至。
“有些群眾認為甭管三七二十一,找紀委就對了。”興寧市永和鎮紀委書記周維新說,群眾盲目的信訪舉報無形中增加了鄉鎮紀委幹部的工作量,影響辦案質效。有些群眾上門舉報的理由甚至隻是“我聽說……”
這些現象總的來說,體現的是群眾對鄉鎮紀委信任度、期望值越來越高。細化來講,反映了群眾對信訪舉報知識缺乏了解,以及對信息公開透明的訴求。
針對這一問題,梅州鄉鎮紀委通過走村入戶、發放宣傳冊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對群眾信訪舉報知識的普及力度,同時各縣(市、區)紀委監委強化惠民信息平台運用,推動相關職能部門信息公開透明,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強對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深挖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準確揪出惠民領域腐敗“蛀蟲”。
“惠民信息平台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它集宣傳、公開、查詢、監管功能為一體,數據放在平台上,自己、別人享有哪些惠民政策,群眾一查便知。群眾對信息公開有疑問的,我們經過平台上的數據比對,就能快速精準發現問題。”梅縣區石坑鎮紀委書記李馥濱介紹。
截至目前,梅州八個縣(市、區)借助惠民信息平台已累計發布惠民補貼信息4946萬條,監管資金額2607億元,受益482萬人次。發現問題線索87條,立案查處50件。
聚焦力量薄弱 區域協作聯手補短板
2019年初,豐順縣紀委監委接到群眾信訪舉報,反映湯坑鎮某村幹部存在危房改造工作中優親厚友、暗箱操作工程、私吞工程款、拉票賄選等問題,豐順縣紀委監委迅速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判分析,指定1名委領導包案,啟動辦案協作區製度,由機關紀檢監察室牽頭,抽調協作區內的湯坑鎮、埔寨鎮、湯西鎮、北鬥鎮、八鄉山鎮紀檢監察幹部成立專案組,精心製訂核查方案和應急預案,通過深入開展核查,立案查處4人。
這是梅州運用區域聯合協作辦案模式,凝聚基層反腐合力的生動寫照。
(五華縣郭田鎮紀委入戶了解精準扶貧戶政策落實情況)
隨著反腐敗鬥爭的不斷深入,基層紀檢監察組織人手緊缺、力量薄弱問題日漸突出,有的鄉鎮紀檢幹部反映:“單單駐村這一項工作就有得忙,既要忙鎮裏的工作,又要辦案,分身乏術。”
近年來,梅州各地積極探索多種途徑,著力解決基層紀檢幹部力量薄弱問題。
補齊專職紀檢幹部不足的短板。梅縣區、興寧市紀委監委針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發現的“鄉鎮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專職少、兼職多”等突出問題,結合今年鄉鎮機構改革,決定增配各鎮專職紀檢監察幹部數量,保證每個鎮紀委均有3名以上專職紀檢監察幹部,切實增強基層紀檢監察力量。
探索鄉鎮之間聯合協作辦案模式。大埔縣紀委監委建立分片辦案協作機製,按照“統一協調、就近整合、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全縣各鎮(場)劃分為4個辦案協作區,根據案情需要調配辦案組的人員,實現縣鎮、鎮鎮之間紀檢監察幹部協同辦案。
豐順縣紀委監委修訂完善案件查辦協作區製度,由相關紀檢監察室負責本協作區內派駐(出)機構和鎮紀委的問題線索、案件查處的指導把關,有效破解鎮級紀委辦案力量不足難題,切實增強了審查調查工作合力。
目前,區域聯合協作辦案模式已初顯成效,豐順縣紀委監委通過協作方式,重點查辦了建橋鎮環中村,豐良鎮璜溪村,大龍華鎮華東村、龍北村,湯西鎮西城村,小勝鎮中社村村幹部等違紀案件,僅今年以來就已立案95件;大埔縣紀委監委通過協作方式,重點查處了大東鎮白土村黨支部副書記劉玉書在落實危房改造工作中優親厚友等案件。
“整合好鄉鎮一級的紀檢力量,有益於全麵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推動基層監督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邁進。接下來的重點是要不斷在探索中總結,在總結中提升。”梅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聚焦本領恐慌 全員培訓強筋骨
2016年10月中下旬,有群眾舉報,反映時任維龍村村幹部在2014、2015年間危房改造涉農專項領域內存在涉嫌優親厚友和貪汙問題,這是鄧文斌擔任五華縣轉水鎮紀委書記的第一封舉報信。
彼時,鄧文斌剛從學校調任過來,對辦案業務和流程不熟悉,且該案涉案人員較多,這無疑是個“燙手山芋”。
為了盡快熟悉案件,鄧文斌利用休息時間逐條研學相關政策法規,虛心請教相關業務部門的同事,並多次向上級業務部門尋求幫助。
最終,案件得以查清,維龍村時任7名村幹部中有6人受到了組織處理,挽回危房改造專項資金損失14.8萬元。
回憶當時辦案經曆,鄧文斌直言:“我當時還是‘小白’,根本不懂如何辦案,如果沒有上級的指導,這案子不可能那麼順利辦下來......”
鄧文斌說出了部分基層紀檢監察幹部的心聲:本領恐慌。
基層紀檢監察幹部處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一線,其執紀審查工作開展如何,關係到中央嚴肅黨紀、懲治腐敗的部署要求能否有效落地,關乎人民群眾對反腐敗鬥爭的滿意度。
然而現實存在的問題是,部分基層紀檢監察幹部的能力和素質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本領恐慌不同程度存在。
在梅州市紀委監委聽取基層紀檢幹部意見建議時收集的163條問題中,“加強培訓”“能力不足”等方麵的有44條,占比27%,是基層幹部反映最多的問題。
有的提出,鄉鎮紀檢幹部培訓幹部方式主要是“以幹代訓”,提升業務能力渠道較少,專業知識不足。有的提出,基層幹部對一些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措施和新的文書格式掌握運用不夠熟練,建議加大培訓力度。這些意見建議表明,基層幹部期盼通過加強各類專業培訓,進一步提升業務本領,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
各地紀委監委已充分認識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積極采取全員培訓、跟班學習、以案帶訓、以巡代練等各項措施,培養尖兵,提升紀檢監察隊伍專業化水平。
(為提高辦案能力,鄉鎮紀委幹部開展業務交流學習)
如平遠縣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組織換屆後新進鎮紀委的正副書記、紀檢監察幹部開展培訓120多人次。
豐順縣分期分批選派鎮紀委書記、專職副書記到省、市紀委參加業務培訓,到縣紀委開展跟班學習、以幹代訓,目前16個鎮紀委書記全部參加了省紀委組織的業務輪訓。
五華縣紀委監委紮實開展全員應知應會知識培訓,采取以老帶新、崗位練兵等方式,在實踐中提升縣鎮紀檢監察幹部專業能力和素質。
近年來,梅州市紀檢監察係統始終堅持重心下移,積極推進基層監督探索創新,基層紀檢監察組織的監督能力和監督效能不斷提升,但隨著紀檢監察體製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章和監察法賦予紀檢監察機關更光榮的使命,如何提升基層紀檢監察幹部紀法銜接、執紀執法貫通能力,推動全麵從嚴治黨不斷深入、“三不”體製機製縱深推進,仍有待上級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實踐同向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