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職工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減輕職工因患病住院治療和遭受意外傷害造成的醫療負擔,2013年11月7日,我市啟動在職職工住院醫療綜合互助保障活動,成為省內8個試點市之一。一年多來,市總工會積極推廣此項活動。目前該活動進展如何?推進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95元可享“二次報銷”
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參加該活動互助保障期為一年,會費標準是每人95元。據了解,凡身體健康、能夠正常參加所在單位工作、屬於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在職職工(含公費醫療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都可以通過其所在的單位工會集體統一參加該活動。然而,參加該活動的職工不得少於全體職工的80%,100人以下的單位則要全體參加。在互助保障有效期內,因病住院治療、門診特定項目治療及門診慢性病治療的費用經過醫保報銷後,個人承擔的自付部分費用可享受 “二次報銷”。此外,職工因意外事故、燒燙傷導致身故或殘疾時還可領取相應的互助金。其中,職工因病住院治療,在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內(指起付標準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額以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報銷後,按照個人自付部分的醫療費的70%領取住院醫療互助金。
有病人幫我、沒病我幫人
“在職職工住院醫療綜合互助保障活動”是在職職工住院享受國家基本醫療保險支付後,再得到職工醫療互助活動的補助,成為“第二條健康保險帶”。活動突出“互助”,就是“有病人幫我、沒病我幫人”,聚小錢辦大事,有效緩解患病職工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某鎮政府上班的李先生,曾因患病住院,所幸參加了此活動,獲得相關互助金13000多元。“參加這個活動不用多少錢,沒病最好,有病還能獲得補助,減輕經濟負擔,是兩全其美的事。”據市總工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截至去年12月底,共為23名職工辦理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計劃(甲種版)賠付手續(其中4名職工獲得最高5萬元賠付金)、為20名女職工辦理女職工安康互助保障計劃(甲種版)賠付手續、為280名職工辦理在職職工住院醫療綜合醫療互助保障計劃賠付手續、為7名職工辦理在職職工住院津貼互助保障計劃賠付手續,全年累計支付各類互助金100多萬元。
職工互助保障計劃活動的開展,在緩解職工就醫負擔方麵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市總工會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該活動在全市各縣(市、區)發展不平衡,覆蓋麵不夠廣,有些開展得較好,但有些較差,甚至出現出現過“零參保”的情況。此外,一些職工對活動的認識存在偏見,認為既然交了錢就應得到實惠,如果自己得不到補助就吃虧。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也影響了活動的普及。對此,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指出,職工互助保障工作是關係到職工切身利益的好事,成為緩解職工“看病貴”的重要措施,讓職工共享互助保障的關愛,呼籲廣大職工積極參與互助活動。(記者 李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