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省政府正式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我省戶籍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7日,省公安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新一輪戶籍改革的具體實施細則。我市的戶籍製度將有哪些影響?外來務工人員符合哪些條件才能入戶?記者到相關部門進行了采訪。
“新客家人” 有合法穩定住所或可入戶
根據《意見》,我省將全麵放開建製鎮和小城市落戶限製,有序放開部分地級市落戶限製。就梅州而言,在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製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下同)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將可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同時,在河源、梅州等中小城市的城區合法穩定就業滿3年並有合法穩定住所,同時按照有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滿3年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也將可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人才落戶方麵,大專以上(含大專)學曆畢業生、經地級以上市相關部門認定的特殊技能型人才、特殊專業人才,可在除廣州、深圳以外的其他城市落戶。落戶地與實際居住地不一致的,可遷移到實際居住地。
親屬投靠落戶方麵,除廣州、深圳市外,其他市將進一步放開共同居住生活的直係親屬間相互投靠(夫妻投靠、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投靠),不受婚齡、年齡等條件限製,憑有效證件和證明材料申請辦理戶口遷移手續。《意見》還指出,要重點解決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可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市場競爭環境、長期從事一線特殊艱苦行業人員的落戶問題,放寬集體戶口設置條件,允許符合條件的人員向已在本地落戶的親友搭戶。
戶籍管理 城鄉戶籍“一元化”登記
按照《實施意見》,梅州和全省一樣,要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製度。也就是說,在全省範圍內取消農業、非農業以及其他所有戶口性質劃分,統一登記為廣東省居民戶口,實行城鄉戶籍“一元化”登記管理。同時,我省將健全居住證積分管理製度,居住證持有人將可通過積分等方式,階梯式享受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就業扶持、住房保障、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公共文化、計劃生育等方麵服務。此外,將建立省級人口綜合信息服務管理平台,分類完善勞動就業、教育、收入、社保、房產、信用、衛生計生、稅務、婚姻、民族等信息係統,逐步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區信息整合和共享。
■相關鏈接
小孩入戶不得與計生證明掛鉤
新生兒入戶是否一定要提供計劃生育證明材料?省公安廳、省衛生計生委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出生小孩戶口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重申“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在辦理新生嬰兒戶口登記手續時,要簡化手續,憑出生小孩的《出生醫學證明》、父母(或監護人)的居民身份證(或軍官證)、結婚證及居民戶口簿辦理。不得將持有計劃生育證明或結紮證明等作為辦理出生入戶的前置條件”。省公安廳、省衛生計生委將加強督導,對將計劃生育證明或上環結紮證明作為小孩登記入戶前置條件的,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予以處理。(記者 嚴海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