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p下载ios  > 政策解讀 > 梅州政策
——《中共廣東省委、亚搏app下载安装 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解讀
強化紅線意識 提升整體水平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7-11-28 15:34:09  瀏覽:-
字號:

今年9月7日,《中共廣東省委、亚搏app下载安装 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發布實施。《實施意見》全文共6部分、28條,從總體要求、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係、深化安全監管監察體製改革、大力推進依法治理、建立完善安全預防控製體係、加強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建設等方麵提出了一係列改革舉措和任務要求。

《實施意見》的內容和要求可概括為“一個目標、五大抓手”。

(一)一個目標。具體是:到2020年,安全生產責任基本明晰,安全生產監管體製機製基本完善,依法監管能力明顯加強,實現全省生產安全事故總量、死亡人數、較大以上事故起數“三個下降”,職業病危害防治取得積極進展,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製,安全生產整體水平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到2030年,實現安全生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民安全文明素質全麵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二)五大抓手。

《實施意見》著眼於解決當前安全生產麵臨的突出問題,分別從責任、體製、法治、防控、基礎五個方麵,提出了一係列製度性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係。

在壓實省市縣安全生產屬地責任方麵,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把安全生產擺在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

在明確黨委政府領導的工作責任方麵,明確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黨委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安全生產工作負總責,對本地區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控製指標完成情況負重要領導責任;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麵責任,對本地區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控製負重要領導責任;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由同級黨委常委、政府常務副職擔任,負責本地區安全生產工作的綜合監管、協調指導,對直接主管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黨政班子其他成員是分管領域的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對分管領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進一步將黨委和政府的領導責任具體化。

在明確部門監管責任方麵,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監管”的要求,明確了4類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沒有監管執法職能但負有安全管理責任的其他行業領域主管部門、黨委和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的各自職責,並落實到部門工作職責規定中,厘清了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與行業監管的關係,切實解決安全監管存在的職責交叉和漏洞等問題。

在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方麵,主要強調企業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負全麵責任,要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法律法規和標準規定,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內生機製。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製人(董事長、總經理)同為企業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本企業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工作負總責。同時,全麵推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承諾製度,要求企業在成立後,應當就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作出承諾,並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在健全責任考核機製方麵,重點規定省安委會每年組織對各單位履行安全生產職責情況進行考核並予以通報;對考核為“較差”等次或被“一票否決”的,由省安委會主任或者常務副主任會同紀委、組織部門負責人對其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成績突出的予以表揚。

在嚴格責任追究製度方麵,重點建立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安全責任追溯機製。對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以及瞞報、謊報、漏報、遲報事故的單位和個人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

二是深化安全監管監察體製改革。

在完善監督管理體製方麵,要求強化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組織指導、統籌協調、巡查考核職能作用,在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設立道路交通、消防、建築施工等若幹專業委員會。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承擔本級安全生產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履行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巡查考核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政府安全生產工作,並實行綜合監督管理。其他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嚴格落實“三個必須”要求和承擔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工作任務,設立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監管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監管人員。

在完善地方監管執法體製方麵,針對安全監管部門的實際,以及基層監管執法力量薄弱等問題,明確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作為政府工作部門和行政執法機構,加強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建設,強化行政執法職能,要求全省各市縣鎮應按當地國內生產總值、企業和人口數量綜合考慮配置安全監管人員編製,加強基層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充實監管力量。加強鎮(街)、園區專職安全員隊伍建設,切實做到專職專崗,並根據經濟發展和地方財政情況逐步提高專職安全員的薪酬待遇。同時考慮到鎮(街)以及各類功能區的安全監管缺位問題,提出珠三角地區的鎮(街)和粵東西北地區的中心鎮(街)應設立獨立的安全生產監管所(中山、東莞可設立鎮、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配備必要的執法編製人員,承擔本區域內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工作;各類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港區、風景區等功能區,應當設立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和配備必要的人員力量,履行日常安全監管職責。

在健全應急救援管理體製方麵,明確要求強化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監督管理行政職能,著眼於提高應急救援指揮和統籌組織協調能力及科學處置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和政府應急機構的工作協調機製,提高應急救援組織指揮的有效性。

三是大力推進依法治理。

在健全安全生產法規標準體係方麵,重點提出修訂《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及時出台完善安全生產、職業健康等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製度規定。加快安全生產標準的製定修訂整合,組織梳理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相關技術標準。

在嚴格安全準入製度方麵,強調嚴格高危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準入條件和產業政策,強化安全生產源頭監管,嚴把有關建設項目立項、規劃、設計環節安全關口。推進審批網上公開辦理,優化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環節,提高行政效能。對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的行政許可事項,依法嚴格管理,不得隨意取消、下放、移交或委托實施,確保標準不降低、管理不放鬆。

在規範監管執法行為方麵,重點推進安全執法監察標準化建設,嚴格規範執法製式服裝、應急救援防護服裝、標誌標識、工作標準、執法程序、執法文書以及考核要求等,明確執法人員裝備配備標準,全麵提升全省安全生產執法能力與水平。

在完善執法監督機製方麵,主要明確了人大、政協的相關職責,充分發揮其檢查監督作用。尤其要求建立執法行為審議和重大行政執法決策機製,健全領導幹部幹預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製度,完善安全生產執法糾錯和執法信息公開製度,從而真正把安全監管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

在健全監管執法保障體係方麵,重點強調各級黨委、政府應在人員經費、執法用車、裝備等方麵為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健全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監管執法經費保障和監管人員崗位津貼激勵機製,將經費保障納入同級財政全額保障範圍;為各級安全監管機構配齊滿足履職基礎保障、監管執法、風險預警防控、事故調查處理、應急救援指揮和法製宣傳教育所需的執法裝備、辦公用房、防護用品、執法和應急車輛。

在完善事故調查處理機製方麵,明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根據政府授權統一組織對各類生產安全事故依法進行調查,實行“一案雙查”。完善生產安全事故調查組組長負責製。

四是建立安全預防控製體係。

在完善安全風險管控機製方麵,要求各級政府應建立安全生產風險點查找、研判、防範、預警、處置、責任“六項機製”,每三年組織一次重點區域、重大設施的安全風險評估,對本地區風險點、危險源實行清單管理,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建立重大風險點、危險源分類分級管控製度,對不同等級的風險點、危險源應實行差異化管理,采取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在強化企業預防措施方麵,要求各類企業定期全麵評估安全風險,針對高危工藝、設備、物品、場所和崗位,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製度,每半年開展風險點危險源排查、風險評估和危害辨識,並逐一明確管控層級,落實具體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和管控措施,製定落實安全操作規程。

在建立隱患治理監督機製方麵,重點對政府及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提出要求,要求建立與企業隱患排查治理係統聯網的信息平台,完善線上線下配套監管製度。尤其強調對重大隱患整改不到位的企業依法采取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供電和查封扣押等強製措施,按規定給予上限經濟處罰,對構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規定要嚴格重大隱患掛牌督辦製度,對整改和督辦不力的納入政府核查問責範圍,促進整改措施落實到位,切實做到防患於未然。

在強化城市運行公共安全保障方麵,提出定期排查區域內安全風險點、危險源,落實管控措施,推進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建設,提高基礎設施配置安全標準,加強重點設施的檢測維護和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監管,強化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嚴防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等要求。

在加強重點領域工程治理方麵,對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等行業領域安全防範工程作出部署安排。同時針對裝備落後、技術標準低的問題,《意見》提出完善長途客運車輛、旅遊客車、危險物品運輸車輛和船舶生產製造標準,提高安全性能,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

在建立完善職業病防治體係方麵,要求各級政府將職業病防治納入民生工程及安全生產工作考核體係,加快職業病危害嚴重企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和淘汰退出;健全職業健康監管支撐保障體係,加強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職業病診斷鑒定機構和職業健康體檢機構建設,強化職業病危害基礎研究、預防控製、診斷鑒定、綜合治療能力。同時,要求加強職業健康監管執法,督促企業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

五是加強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建設。

在完善安全投入長效機製方麵,要求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經費投入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依法依規從工傷保險基金安排工傷預防費,用於工傷和職業病預防的宣傳、培訓等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經濟政策研究,製定促進隱患治理和安全生產新技術、新裝備推廣應用的政策措施,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管理使用製度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健全完善企業持續加大安全投入的激勵約束機製。引導企業和社會力量發展災害防治、預測預警、檢測監控、個體防護、應急處置、安全文化等技術、裝備和服務,促進安全產業發展。

在建立安全科技支撐體係方麵,提出創建“智慧安監”,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安全生產規律性、關聯性特征分析研判,提高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預測預警科學決策水平和監管工作效能。

在健全社會化服務體係方麵,建立政府購買安全生產服務製度,將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列入鼓勵創業的指導性目錄,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投入機製。

在發揮市場機製基礎作用方麵,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製度,並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特種設備使用、機械製造等高危行業領域和發生過事故的企業強製實施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在其他行業領域鼓勵實施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製度。

在完善安全宣傳教育培訓體係方麵,把安全生產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領導幹部培訓內容,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把安全知識普及納入國民教育,開設安全生產有關課程,普及安全生產知識,全麵提升全民安全意識和素質;把安全生產納入各類職業技術教育和技能培訓,嚴格落實企業安全教育培訓製度,切實做到先培訓、後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