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為紮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鞏固我市疫情防控成果,全市各級各部門迅速反應,多措並舉全麵加強疫情防控措施,有序防疫、科學防疫、精準防疫,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向廣大市民發出了多份倡議,號召大家齊心協力防疫,平安健康過年。
圍繞廣大市民較為關心的幾個疫情防控問題,梅州日報記者梳理全市各級各部門發出的倡議和製定的疫情防控措施等內容,彙總分類,方便大家更好更準確了解和遵守落實。
問題一 外地人員來(返)梅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境外或中、高風險地區人員節日期間建議暫不來(返)梅,在外務工人員留在工作地過春節;確需來(返)梅的,科學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嚴格按照我市疫情防控相關工作要求,落實“四個一”(發放一份健康告知書、開展一次健康問詢、查驗一次健康碼、開展一次核酸檢測)、集中或居家隔離等防控措施。
2、境外和國內高風險地區來(返)梅人員需集中隔離實施“14+7”,即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7天並做好健康監測。
3、國內中風險地區來(返)梅人員需落實“四個一”措施。
4、國內低風險地區來(返)梅人員需主動向所在村(社區)報告,做好信息登記、日常健康監測。
5、五華從本月11日起,對國內市外特別是中高風險地區返(來)五華人員全部進行登記,並建立管理台賬;梅江區要求市外來(返)梅人員在抵達前3天主動向所在單位和村(社區)申報來(返)梅方式、去向及個人詳細信息等。
問題二 在梅人員出行(離梅)有哪些要求?
1、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要提倡領導幹部帶頭在梅過春節,全體工作人員非必要不離梅,嚴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確需離梅的,必須經單位批準。同時,鼓勵各類用人單位采取錯峰放假,盡最大努力讓在梅員工留梅過春節,並做好留梅員工節日期間的人文關懷,保證留梅人員度過歡樂祥和的節日。
2、普通市民節假日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串門、聚餐,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
3、梅州本地市民和常住人員離梅外出途中要全程規範佩戴口罩、減少人員聚集,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並妥善保存票據以便查詢。返回後,要嚴格按照我市疫情防控相關工作要求,落實“四個一”、集中或居家隔離等防控措施。
問題三 在梅舉辦文娛活動或婚喪嫁娶、聚會等活動有何要求?
1、各單位一律取消集體團拜和大型慰問、聯歡、聚餐、培訓等活動。
2、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嚴格控製大型會議活動數量規模,鼓勵組織召開視頻會議,原則上不舉辦大規模聚集性會議活動。確需舉辦的,按照“誰舉辦、誰負責”原則,壓實活動主辦方疫情防控主體責任,落實壓縮規模、控製人數、測溫掃碼、佩戴口罩、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
3、倡導市民減少公眾聚集,非必要不聚集、不聚會、不聚餐,從簡舉辦婚喪嫁娶,家庭私人聚會聚餐等應控製在10人以下。
4、興寧市、梅縣區、梅江區、平遠縣、大埔縣等地要求50人以上的聚集性活動需經審批;蕉嶺縣要求50人以上聚集性活動應當製定防控方案,嚴格落實有關防控措施;五華縣要求各鎮各相關部門嚴格管控婚喪嫁娶等人員密集型群眾性活動;豐順縣提倡紅事盡量緩辦,白事一律簡辦。
5、梅縣區要求劇場、景區、上網服務場所、歌舞娛樂場所、遊藝娛樂場所等接納人數不得超過核定人數的75%。興寧市要求控製景區和公共場所接待規模,繼續推動景區預約常態化,實現限量、預約、錯峰入園,景區接待遊客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75%,劇院、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繼續執行接納消費者人數不超過核定人數75%的政策。
問題四 居民應該如何配合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自覺掃碼出入單位(小區)並主動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體溫,來訪人員要做好來訪登記。
2、居民搭乘電梯或前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要科學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
3、居家要經常打開窗戶通風,勤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當使用紙巾、彎曲手肘窩遮掩口鼻,防止飛沫傳播。咳嗽、飯前便後、接觸門把手或電梯按鈕等公共物品、處理動物排泄物後,要用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要用手觸碰鼻腔和眼睛。
4、購買生鮮、冷凍肉、水產品及其製品時應提高警惕,認真辨別購買有檢驗合格證的食品。選購時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同時佩戴口罩。購物後及時洗手,買回家後集中、及時處理。
5、提倡在本地過春節,避免前往國內中高風險地區的旅遊景區和出境遊。除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外,減少聚集或聚餐,避免與表現出呼吸道疾病症狀的人員密切接觸。如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要及時到定點發熱門診就診。
6、如家裏有近14天來自境外、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人員,要主動向社區報告,配合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梅州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