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我市首批高三、初三學生返校,結束了史上最長寒假重返課堂。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市學校積極探索“配方”,助力學生心理調適。此外,現在中考、高考臨近,如何緩解考前焦慮?近日,記者聯係采訪心理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學校多種方式助力學生心理調適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2月14日起,學藝中學先後給學生們一共上了11節心理健康教育網課。針對疫情期間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和行為問題,老師們通過網絡直播上課向學生普及相關知識進行預防。同時,該校開通了24小時學生心理谘詢熱線,及時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複學後,學藝中學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全麵普查,並建立檔案。
“因為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麵不曾鬆懈,做了大量工作,所以我校學生總體狀況良好。”學藝中學心理谘詢室老師、國家三級心理谘詢師潘冰告訴記者,由於長時間居家學習,部分學生網絡學習效果不佳,返校複課後學習節奏加快,且中考臨近,考前焦慮、親子關係矛盾是較常出現的學生心理問題。該校通過定期上心理健康教育課、複學初期淡化考試、班主任介入輔導、安排學生擔任心理陪護員等方式,幫助存在問題的學生解除困擾。
“不同年級學生較易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有所不同,我們針對不同年級的特性設置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比如,初一年級較多遊戲類的活動,初三年級則以主題班會為主。”水白中學相關負責人同樣表示,返校複學後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為考前焦慮、親子關係矛盾。對此,該校除了複學前2周不考試,加強教師介入幫扶等外,還加強了文體活動,讓家長誌願者進行校園值巡等,樹立家長榜樣。
心理科醫生支招應對考前焦慮
中考、高考的腳步漸漸臨近,考生該如何緩解考前焦慮,調整備考心態呢?6月8日,記者采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魏欽令。
魏欽令認為,緊張焦慮是個體麵臨重要事情時常見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緊張焦慮有利於能力水平的展現、效率的提升。然而,有些考生和家長對這種適度的緊張感到擔心,怕“考前焦慮”影響了學習和考試。事實上,家長和考生可以從睡眠、飲食、學習效率和日常生活有無受到影響進行評估,如果這些方麵都沒有受到影響,就不需要為了這種“正常的焦慮”而焦慮。若考生有過度焦慮,出現失眠、注意力下降、專注度下降、思考問題困難、進食下降等症狀,甚至考試時由於過於焦慮而發揮不好,他建議這些考生要從對高考或者中考的認知上進行調整,切勿抱有“一考定終身”的想法,將其僅視為一次較重要的考試即可。老師和家長應營造輕鬆的氛圍,進一步培養考生的自信,不宜再以“挫折激將法”來進行教育,對於出現過度焦慮的考生要進行單獨的心理輔導和多鼓勵。
在出現焦慮症狀時,考生首先要接納焦慮的存在,告訴自己出現焦慮是常見的現象。考生可以通過緩慢呼吸或肌肉放鬆的方法調節緊張焦慮情緒。魏欽令表示,保持規律的作息、健康飲食和適度的運動都有助於保持考前良好的心理狀態,當出現不嚴重的緊張焦慮問題時,在進行上述自行調整的同時向家長、老師或朋友傾訴,尋求他們的幫助,可達到改善的效果。如果症狀嚴重影響到睡眠、飲食、情緒和學習狀態,必要時向醫生求助。(記者 王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