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呼、我有所為。“民生實事”,是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如何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參加市兩會的代表委員聚焦群眾關心關注民生領域的熱點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建言獻策謀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 驅動梅州高質量發展引擎
在市兩會期間,“產教融合”議題備受矚目。市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市職校支部主委、督導科副科長劉湘潭在接受采訪時,深度剖析“產教融合”的多重價值與實現路徑,為梅州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把脈獻策。
劉湘潭委員強調,“產教融合”不僅是職業教育轉型的必由之路,更是梅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他表示,“產教融合”有七大作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更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促進產業升級與創新,為企業輸送創新人才,推動技術革新和產業轉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教育資源與產業需求的高效匹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為本地產業提供人才支撐,增強區域經濟活力;增強企業競爭力,通過定製化人才培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就業與社會穩定,提高職教學生本地就業率,助力民生改善;推動教育改革,促進職業教育體係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
“產教融合不僅是職業教育的改革方向,更是梅州實現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劉湘潭委員表示,未來將繼續推動校企深度合作,為梅州培養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助力梅州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推動長期護理保險落地 激發銀發經濟活力
我市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成為廣東省老齡化最嚴重的地級市之一,這是市政協委員、醫療保障局局長薛興冰的關注所在。今年,他代表九三學社梅州市委會作《適應老齡化時代社會需求,推動長期護理保險在我市落地》主題發言。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加速發展,失能老人規模越來越大;而如今,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家庭成員居住離散等特點凸顯,家庭照護功能逐漸弱化,如何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質量,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薛興冰提出,推動建立長期護理保險是解決失能人群長期護理困境的根本途徑,將有效緩解“機構不能醫、醫院不能養、家庭無力護”困局。
就如何賦能銀發經濟,薛興冰提出了按照“不增加企業和財政負擔”的總體原則,采取“政府+市場”思路:政府加大政策引導扶持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評估機構、照護機構和輔助器具產業、金融機構等良性發展,最終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共贏的長期護理服務生態體係。既兜住民生底線,更激活銀發經濟潛能,為賦能經濟發展提供製度支撐。
多方齊抓共管 全力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當前,農村地區和城區小店鋪、小市場等場所其消費群體食品安全意識普遍不高,互聯網食品銷售平台店鋪涉及麵廣、消費群體大,外賣食品消費者無法了解真實的食品生產製作環境。
“現在外賣平台有不少,拿起手機點外賣變得很方便。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監管必不可少。”市人大代表謝石楊認為,市場監管部門要強化對生產、銷售食品企業主體的監督檢查,加大食品抽檢頻率和範圍和抽檢批次,及時消除一批食品安全隱患。
在謝石楊看來,除了要強化對生產、銷售食品企業主體的監督檢查外,還要加強食品安全的源頭治理,確保源頭安全。食品安全需要全程監管,嚴把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大對種植戶、養殖戶的監管檢測力度,堅決防止規避檢驗檢疫和違規使用藥物、添加劑的行為發生。”
此外,謝石楊建議建立情報共享機製,齊管共治,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由食安委牽頭,建立各執法部門間的情報共享機製,定期互通情報,對有食品安全劣跡人員、區域保持關注,提前防範。建立快捷高效的行刑銜接機製,最大程度避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保障群眾利益不受損害。(記者 陳堅平 林儀 葉嘉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