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努力在五個方麵上謀求新突破,而“在實體經濟發展上更有質量”是關鍵之一。市兩會期間,參會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結合本職工作和履職實踐,談感受、亮實招、獻良策,為我市持之以恒做實做優做強實體經濟,進一步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
堅定信心從“新”出發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市政府工作報告是一個求真務實、鼓舞人心的好報告。報告指出,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00億元,這一消息令人感到振奮。”市人大代表,嘉元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平元表示,隨著經濟持續向好,嘉元科技今年以來銅箔生產訂單不斷,春節期間各個基地都沒有停機,加足馬力生產。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談及2025年工作計劃,廖平元表示:“我們將堅定信心,從‘新’出發,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梅州實踐中展現新作為。一是堅定發展信心決心,心無旁騖做好企業經營管理。二是最大限度釋放產能。我們將綜合施策,通過技術改造、數智升級、研發產品、拓展市場爭取更多客戶等措施,力爭早日實現滿產,多‘打糧食’。三是點燃科技創新引擎。充分利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兩個國家級平台,深化與南開大學、鬆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單位產學研合作,著手建設銅箔研究院,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力爭取與下遊電池廠家合作研發,緊密聯係產品迭代需求致力科技創新。四是著力延鏈補鏈強鏈。在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堅守銅箔主業的同時,積極穩妥發展與主業兼容互補、協同互動的新型儲能、精密銅材等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業務,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做大做強工業IP
打造百億級產業
市政協委員、梅州嶺南稀土產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明已連續10多年參與家鄉的參政議政工作,其間圍繞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引進、人才引進等話題,積極撰寫和提交了多份提案。
“過去一年,梅州GDP首次突破1500億元大關。麵對來之不易的成績,我們既要有憂患意識,也要看到後發優勢,盡管處於‘山腳下’,但每跨一步都是進步。”吳海明說,提及一座城市,人們通常會聯想到其發達的工業產業,例如包頭的稀土、龍岩的機械製造和有色金屬、深圳的高科技,均是遠近聞名、叫得響亮的產業IP。這正是當前梅州所缺乏的。他建議梅州做大做強工業IP,努力打造百億級產業、培育百億級企業,積極創建國家級開發區,主動走訪對接央企,讓他們加大對梅州項目投資力度,扶持梅州企業做大做強,助力梅州蘇區挺起實體經濟發展“脊梁骨”。
拓寬銷售渠道
擦亮“梅字號”品牌
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聚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其中提到“擦亮梅州金柚、梅州蜜柚、客家炒綠、梅州絲苗米、興寧鴿等‘梅字號’農業品牌”。市人大代表、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偉波表示,報告站位高遠、思路清晰,製定目標科學合理,部署工作措施有力,鼓舞人心。作為農業企業負責人,他也對興寧鴿產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麵向未來,品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陳偉波表示,對照梅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當前興寧鴿產業發展還存在品牌影響力不足等問題。因此,他建議加大對興寧鴿等品牌的宣傳營銷力度。“比如組織興寧鴿及梅州其他特色食材相關企業參加中國食材電商節等活動,參考借鑒中山石岐鴿的宣傳模式,利用媒體資源和梅州戶外T型牌、高鐵站等渠道加強宣傳,並加強與頭部電商平台合作,拓寬銷售渠道,推動提升興寧鴿等‘梅字號’農業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陳偉波說。
培育龍頭做大做強
提升鹽焗產品知名度
培育壯大梅州鹽焗食品產業,對於做強做優做大具有梅州特色的食品加工產業意義重大。“梅州鹽焗產品要進一步把好質量、樹立品牌、做好營銷,更好地走出圍龍、走向全國和世界。”市人大代表、梅州市喜多多超市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章航提交了《關於持續扶持梅州鹽焗食品產業培育龍頭做大做強的建議》。
“首先要強化標準化建設和市場監管。製定完善的梅州鹽焗產品生產標準和質量檢測體係,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章航說,另一方麵,還要加強品牌戰略規劃和整合。政府主導製定梅州鹽焗產品品牌發展戰略,設立專項品牌發展資金,對具有發展潛力的優勢品牌給予重點扶持。圍繞“傳統鹽煨”和“現代水焗工藝”整合本地零散品牌,引導企業合作等方式,分別培育和扶持1個至2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龍頭品牌,並通過打造統一的“梅州鹽焗”品牌形象和標識,提升品牌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的辨識度和競爭力。
章航在建議中還提到,要進一步加強市場拓展和營銷支持。搭建線上銷售服務平台,與知名電商平台合作,開設梅州鹽焗產品專區,提供技術培訓、物流配送補貼等服務,幫助企業拓寬線上銷售渠道。同時,組織開展直播帶貨活動,邀請網紅主播宣傳推廣梅州鹽焗產品,提升產品銷量。鼓勵企業參加國內外各類食品展銷會、美食節等活動,幫助企業展示產品,拓展客戶資源。(記者 賴運香 江嬋 賴鋒 李盛華)